“原生家庭”这个词的热度大概跟随某些童年创伤心理学研究起来的。
相关的著作有很多,比如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金尚《重启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阴影》、罗纳德·理查森《超越原生家庭》等等。豆瓣更有像原生家庭匿名互助会、原生家庭抗争会一些小组,也能可以看到一类人群对于父母家庭的困惑、不满、憎恶等各种五味杂陈的情绪。
我看的这本《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豆瓣评价8.3分,作者苏珊是一位心理治疗师,武志红写的前言。第一部分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介绍了6种不负责任的家长。第二部分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介绍了如何自我疗愈的一些思考和行动。阅读之后才发现,这类书其实只适合面向狭窄的受众群,尤其是有相关潜在心理障碍的心理疾病患者来阅读,如果是一般想研究心理学或者想拓宽阅读范围的读者反而容易被带入误区,总之不能作为正经科普读物。
翻看这类心理治疗的书,会发现有个共通点,这便是手上有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由于其主要目的是用来开解病人,或让病人进行自我治愈,从而更好生活工作,所以书中贩卖的观点一般都是揭示各种社会的问题、亲朋好友的问题、家人的问题,从而让患者把审视自我的目光放到他人身上,从而避免患者自我审判、自暴自弃,树立患者信心,克制低落情绪的目的。但是这个套路只是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一定符合客观事实,也不见得是患者面临问题的真正原因所在,有点类似心理按摩的效果,对于正常人而言,对书中的观点还需要辩证的思考。
心理治疗师平时接触对象大多是患者,因为身边都是心理障碍者,容易形成身边当作世界,所以臆想整个社会都有问题。心理治疗相关的书籍也会无意之中透露出这种观点。如果不经审思的阅读,很容易吞下个毒饼。尤其武老师说“中国人好吃”是因为国人在喂孩子吃奶这件事做的非常差,由于婴孩时期吃奶的欲望没有普遍满足,这种饥渴最后化为对吃的执着,这就是典型的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可能他的确有一两个有此特殊经历的病人,但这绝不能臆断成一个民族的特性,或者说我们这个民族特性。非要这么论断的话,可能好吃的意大利人用这个故事解释还更加合理的多,毕竟祖上有狼孩的传说。
普通人看这类书籍,还是要带着批判性眼光去看待作者这种言论塑造目的和过程,对于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一些小问题,千万不要随便代入观点来解读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