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荀彧,荀攸最后都死在征讨孙权的路上?

前几天说的关于荀氏的最后一篇,一直没有写,今天补上,哈哈。

在看荀彧,荀攸传记中,看到最后二人去世的时候,发现二人都是死于征讨孙权的路上,先是荀彧,在建安十七年,反对曹操称魏公,“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再看荀攸,记述更为简单,建安十九年,“攸从征孙权,道薨。”

荀彧,荀攸都是智计百出的人物,为曹操出谋画策,荀攸更被曹操称为谋主,可是,为什么最后荀彧,荀攸都死在了征讨孙权的路上呢?这个死于征途的路上到底是真是假?

说这个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荀彧,荀攸的出身,评价和此时的地位。

先看出身。

荀彧,荀攸互为叔侄,出自颍川荀氏,这个颍川荀氏可不简单,完全不次于汝南袁氏,也是顶级的世家大族,袁氏是四世三公,而荀氏,几乎是整个魏晋时期中原最顶级的世家大族,先看此时东汉末年的荀氏,荀氏号称祖上是荀子,荀彧的祖父荀淑,办事明于事理,得学兼备,虽然只做到朗陵令,但是在汉顺帝,汉桓帝之间那可是知名当世,连后来党锢之祸中出名的人物李固、李膺都曾拜他为师,时人称其为神君,荀氏的基础和声望也是在此打下的。

他的八个儿子各有才华,被人称为“荀氏八龙”,其中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为济南相,荀彧叔父荀爽曾任司空。因此进过荀氏两代人的影响,荀氏在天下士人之间是具有很大声望,所以也难怪后来荀彧能够为曹操举荐很多人才,并且大部分出自颍川,颍川系形成的智囊团在曹魏谋士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曹魏五谋臣中就占了三个。

而且袁绍阵营中很多谋士也是荀彧带过去的,比如出名的辛评,郭图,不然荀彧怎么在官渡之战中那么了解他们。

换句话说荀氏能够提供天下智囊,即诸侯征战天下最重要的财富,人才。但是为什么颍川荀氏却没用能够像汝南袁氏那样能够割据一方呢?

这个确实跟天下形势变化有关,虽然出发点都是一样的。袁绍,袁术,荀攸在何进,董卓在朝的时候,就已经是汉室高官,朝中大臣,也没有割据一方,后来董卓作乱,天下有变,袁氏兄弟得罪董卓,不想站队,也自忖没有力量,又没有荀攸的胆略干掉董卓,选择了去地方避祸,谁想到天下有变,袁氏四世三公的名望竟然那么好用,袁氏兄弟以避祸出洛阳,竟然能够因此而割据一方。

荀攸则选择了在前几篇说过的中央路线,刺杀董卓,这个时候就已经能看出来袁氏和荀氏对于汉室态度的差别,一个选择逃跑,一个选择尽忠。虽然后来刺杀董卓失败,荀攸也准备选择蜀地,走割据一方的路线时候,荀氏的灵魂人物,荀彧已经跟曹操合作了,荀攸放弃了割据的打算,否则,以荀攸的智谋,刘焉父子怎么会是对手,如果再以荀氏的号召力,以及提供的智力支持,还有川蜀的地形,天下最终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扯远了,总之一句话,颍川荀氏,世家大族,能够为准备征战天下的诸侯提供当时天下顶级的智囊支持。

再看荀彧,荀攸当时的评价。

荀彧年少的时候,南阳何顒看到他后,深深为之震撼,称其为“王佐才也”。曹操得到他后,兴奋异常,高兴的称他“吾之子房也。”到建安十七年的时候,荀彧已经多次证明他的才华,不负当年何顒的称赞,身怀王佐之才,是一点儿都不差。

荀攸,自被荀彧举荐以后,就一直被曹操称为谋主,而且荀攸深密有智防,多次临阵运筹帷幄,是曹魏的战术大师,曹操评价他,“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说明荀攸当时比较低调,虽然人家什么都不说,但人家心里特别有数, 有才华,并不傻。

最后看荀彧,荀攸此时的地位。

王佐之才 荀彧

“彧与攸并贵重”,是当时对荀彧叔侄的地位评价

荀彧劝曹操迎接汉献帝后,曹操拜大将军,荀彧为侍中,守尚书令,居中持重。东汉时政务均归尚书台,其主官尚书令在制度上实际上直接对皇帝负责,总揽事权,大致相当于此时东汉内阁的负责人,当然肯定是要获得曹操支持,荀彧在汉室朝廷中如此与曹操一内一外配合了十九年,从行政级别上说也是同事关系,并不是那种直属的上下级关系,直到最后荀彧去世之前,还是曹操表请朝廷,让荀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劳军,参赞丞相军事为由把荀彧调开。

荀攸在军中为谋主,多次运筹军事,策划战术,在魏国初建的时候,荀攸也为魏国的尚书令。

这且不算,荀彧当时举荐的很多颍川系人才,也都各在要职,是很重要的一股力量。

因此可见荀彧,荀攸当时在曹魏阵营里的地位。

有此三者,可以想象一下,荀攸当时放弃入蜀的念头,听从荀彧的举荐,辅佐曹操,自然是有一定原因的,荀彧荀攸叔侄自然也是商议过的。

这个原因,小编个人揣测一下,就是荀彧跟曹操应该是达成了一定的协议,协议内容是,荀氏跟曹氏合作,共同平定天下,荀氏代表的颍川世族负责提供顶级智囊支持,帮助曹操平定诸侯,曹老板虽然足够英明神武,但没有优秀人才的话也不好使,而二者合作的前提条件是:效忠汉室,共治天下。

平定天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共同辅佐汉室。

为什么荀氏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而且选择了曹操合作呢,这还是要从荀氏的家族说起。

荀氏作为东汉末年出了名的世家大族,而且荀淑名气那么大,党锢之祸中的李膺都是他学生,所以,忠于汉室,对于荀氏,自然无可厚非,不仅对于荀氏,对于袁氏,对于东汉很多世家大族都是无可厚非的,包括后来篡魏的河内司马氏。

因为东汉政府本来就是在皇室与地方世家豪强共制天下的基础上建立的。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东汉建立伊始,就是跟很多地方豪强一起合作打下天下的,所以包括历史大师陈寅恪先生在评价东汉制度时也讲过类似的话,以前的历史课本中也提到过地方豪强的城堡,庄园,武力等等。

随着东汉的发展,得以掌握权力的政府高官也慢慢繁衍出了地方豪强的实力,再加上对教育资源,上升渠道的垄断,慢慢形成世族,世家大族的圈子也逐渐形成。这也为魏晋门阀体制,世家人才的九品中正制奠定基础。

而这些世家大族是东汉朝廷统治天下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也极力维护东汉朝廷的统治,效忠汉室。

因此荀氏也好,袁氏也好,司马氏也好,汉室统治天下跟他们本身息息相关,这也是为什么袁氏,荀氏在董卓之乱中如此激动的原因,担心汉室倾颓啊!

可是为什么又选择跟曹操合作呢?

其实荀彧代表的荀氏首先不是想跟曹操合作,而是想跟汝南袁氏合作。

河北枭雄 袁绍

曹操一个宦官子孙,一个暴发户,怎么能够同时世家大族的袁氏比呢,袁氏力量,号召力多强大,你看在河北混的多好,所以在荀彧知道颍川是四战之地,打算搬家的时候,把荀氏宗族带到了冀州,虽然是当时的冀州牧韩馥派人来迎接,但是韩馥不久就被袁绍干掉,以荀彧的眼光,难道看不出来冀州马上将要姓袁吗?

自然能看出来,而且不仅看出来了,还支持袁绍,为袁绍举荐了自己的弟弟荀谌,同郡的辛评,郭图为袁绍的谋士,开始为袁绍提供智囊支持,但是在后来与袁绍的相处中发现袁绍不是成大事的人物,恰好曹老板也开始有块地盘了,荀彧对比思量,放弃了袁绍,也放弃了与袁氏合作的念头,转而跟随曹操,与曹氏合作。

跟曹操合作也是有原因的。

除了曹老板以前表现出的英明神武外,曹操是宦官之后也有点关联。荀彧的祖父荀绲虽然有名气,对宦官还是比较忌惮的,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别看曹操的爹厉害,别看灵帝时候的十常侍宦官厉害,唐衡可是在灵帝的前任,汉桓帝时候,就与宦官单超、左悺、具瑗、徐璜合谋诛灭外戚梁冀,封汝阳侯,时称“五侯”,这是灵帝时候十常侍的前辈啊。

而且曹操的爹是曹嵩,曹嵩呢,是曹腾的养子,曹腾呢,是汉顺帝的小黄门,中常侍,后面就更厉害了,汉顺帝去世,他策划迎立汉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升为大长秋,加位特进,用事宫中三十多年。两边一对比,这要说跟曹腾跟后面的唐衡没有一点儿交集,这谁也不信。

当然了,荀绲让荀彧娶唐衡女儿为妻举,也是为了保护荀氏,以便左右逢源,曹操虽然出自宦官,可荀彧自己妻子是宦官之后,也不会那么清高,那么高傲,来嫌弃曹操出身如何,反而会因为以前对于宦官权势的了解,来衡量和比较曹氏作为曾经的权宦之后,背后所蕴藏的的能量大小。

除此之外,再加上曹老板本人的英明神武,虽然刚开始有了小块的东郡之地,以荀彧的眼光,岂是以地盘大小来衡量人的。当此之时,除了袁氏和曹氏以外,从影响力,实力,所处位置等条件来讲的话,天下也没有其他更合适的选择。

身有王佐之能的荀彧在两下比较,衡量,思考后,以及对于自身才华和荀氏的自信,对于荀氏影响力的自信,决定离开袁氏,与曹氏合作,共创大业,合作条件和方式就是上面提到的,效忠汉室,共治天下。

于是,“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

而且这段选择的经历,为曹操后来战胜袁绍提供了不可计量的财富,荀彧对于袁绍阵营的智囊团太了解,了如指掌,所以在曹操每次打退堂鼓的时候,荀彧的劝谏和鼓励都像兴奋剂和鸡血一样注入曹操心田,使得曹老板重拾信心,努力奋斗,最终战胜了袁绍,官渡之战后,经过七年努力,曹操最终平定了河北,统一北方。

如果脑洞再大一点,看郭图,辛评在袁氏阵营的所作所为,郭图,辛评是不是荀彧多年派去袁绍那里潜伏的卧底也不好说,或者原来荀彧在袁氏的时候,确实是真心辅佐,而荀彧在跟曹氏合作后,郭图,辛评就负责潜伏下来,故意支持袁谭,来分裂袁氏阵营力量,制造矛盾,等待多年后的爆发。

这个也不是不可能,脑洞有点大了。

综上所言,荀彧,荀攸代表的荀氏以及其背后的力量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力量若此,影响力若此,在回头看开头提到的二人之死,相互比较,可以发现原来荀氏的影响力正是二人之死的原因。

二人之死,自然是死于曹氏之手。

魏武大帝 曹操

荀攸之死描写太简单,无法推测,而从荀彧之死可以窥见一斑。

“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曹操,是沛国谯人,谯就是现在的安徽亳州,距离小编河南老家不远,一个小时的车程,华佗也是沛国谯人,所以亳州现在是我国出名的药都,中药材加工基地。因此曹氏在谯地肯定是大本营,而荀彧刚好劳军于谯,留在谯地,并且以参赞丞相军事为名,而等到曹操大军到达濡须口的时候,荀彧早已经因病停在寿春,没用随军前往,并且死在了寿春,而且是“以忧薨”。

此时的荀氏家族既贵且重,荀彧,荀攸也功成名就,荀彧能忧什么呢?

如果荀彧自己已经被开始曹氏下手杀害的话,那么这就说明曹氏准备撕毁当初订下的约定,那么荀氏,那么汉室,面临的将是曹氏一族独大的局面,此时曹氏天下三分占其二,羽翼已然丰满,曹操也不再是当初只有区区东郡一郡之地的曹阿满,如果要灭荀氏,废汉室,二者可能连还手之力都没有,唯一的希望就是还在人世的荀攸,看他以后如何能够保全荀氏,帮扶汉室了。

此时的荀彧忧的是这些,读到此处,不得不佩服陈寿的笔法。

在荀彧之死这个记载中,地方变化所表达的信息,不禁令人想入非非,忍不住脑海中主动还原当时荀彧之死的情形,电视剧里那些觥筹交错,慢性毒酒,多天催命的情形,不自觉的浮现在脑中。

而在荀彧传记里,在记载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后,在记载上面那段荀彧之死前,恰恰有这样一句话“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这句话再加上前后文,更让人想入非非了,称作点睛之笔也可,荀彧之死,在这样的记载中,大概已经明了了。

小编私下揣测一下(不喜勿喷):

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使得曹操又一次意识到荀氏背后力量,想起来当初定下的约定,然而人心是会膨胀的,人的欲望是没用止境的,随着曹操大权在握,随着曹操逐渐扫平群雄,随着曹操多次欺凌献帝,随着曹操手下多次的歌功颂德,曹孟德也好,曹阿瞒也好,已经没有想跟荀氏共治天下的念头了,此时大权在手,天下我有,如果曹操真能统一天下,曹操称帝是必然的。

可是荀彧的反对,提醒了他,不要忘了当初的约定,这让曹操忽然想起,自家阵营里还有这样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呢,他们根基深厚,他们才华卓越,他们能力非凡,他们要求曹氏,他们提醒曹氏,不要忘记当初效忠汉室,共治天下的约定。

当初曹氏自身弱小,需要这些人,现在的曹氏已经不是当初的曹氏了,现在的曹操是大汉丞相,现在的曹氏,已经可以改称曹魏了,可以说是这个天下的第一实力派,曹氏已经有了强大的权势和向心力,引来无数人的投靠和仰望,已经不想再效忠汉室了,即使是共治天下,不还是要匍匐在大汉的丹墀之下,俯首称臣,而那个经常被曹氏欺凌的献帝,畏畏缩缩,懦弱无比,又何德何能呢?

十九年沧桑已过,曹氏已经不像当初那么需要荀氏,那么需要荀氏背后的力量了,更何况,还是跟曹氏不是一条心的荀氏,一股力量呢!

曹操,曹氏,曹魏,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开创一个属于曹姓的帝国王朝。

而曹操,将是这一切宏图霸业的缔造者。

而称魏公,正是这伟业开始的第一步,也恰好就是这第一步,就遭到了荀氏的阻止,荀氏是在提醒还有他们的存在,既然已经不是一条心,自然要消除隐患,擒贼先擒王,荀彧必须第一个死,即使他为曹魏的功业,或者说为他汉室的功业立下了多大的功劳,都得死。

于是,建安十七年,荀彧去曹操的老家谯地劳军,曹操以某种手段让荀彧中了慢性毒药,荀彧发现自己中毒以后,已经来日不多,最终满心忧愁的死在寿春。

荀彧已死,接下来自然是荀攸,荀攸的才能曹操是知道的,荀彧荀攸二人,荀彧是战略大家,荀攸是战术大师,二人密切配合,辅助曹魏最终扫平天下大半,曹操深知荀攸能力和为人,所以荀攸也必须得死,只有除掉荀攸,荀氏就再也没有了领军人物,剩下的成不了大气候。

荀攸必须死,但晚死了两年,这个变化就在于荀攸的为性格为人。

战术谋主 荀攸

前面说过荀攸为人心思机密,智谋深远,而且为人低调,大智若愚。曹操深知这一点要杀他,但这一点也让他多活了两年,荀彧之死,就提醒了荀攸,曹操已经撕毁了曹氏和荀氏的约定,如果荀攸像荀彧表现的一样,出来提醒曹操不要忘记当初说的话,很明显,下场会跟荀彧一样,而且可能曹操正等着他自己往枪口上撞呢。

被荀彧之死提醒的荀攸,开始重新思量此时的形势,曹氏势力如此,大有代汉之势,趋炎附势者不计其数,这次劝进魏公者众,已经表示现在在曹氏阵营中,那些当初的颍川系,经过这么多年的习惯,向心力,再加上权势的吸引,已经大部分倒向曹氏了,荀氏此时即使出头,号召力也不会有十几年前那样厉害,更何况此时曹氏已经大权在握呢!

吃过刺杀董卓的亏的荀攸开始思量,为今之计,无论效忠汉室也好,还是共治天下也好,只有先保存荀氏,再从长计议,不然荀氏一亡,这么多年的心血谋划,全都付之东流。

再退后一步讲,即使不效忠汉室,帮助曹魏也可以,能帮曹魏代汉的话,他荀氏的功劳也不少,也不小,也一样还是世家大族,只是是效忠曹氏的世家荀氏,而不是当初合作的荀氏了。

于是大智若愚的荀攸在荀彧之死后,不反对曹操称魏公,即使曹操为了试探他,让他做了已经建立了宗庙社稷的魏国的尚书令,跟荀彧生前在汉朝一样的官职,如此讽刺,如此试探,荀攸也做了,同时也释放了一个荀氏可能会妥协的信号。

如果荀彧,荀攸叔侄真的是在曹操称魏公短期内全部死翘翘,曹操真是满身都是嘴也说不清,一方面考虑这个影响,一方面考虑如果荀氏低头的话,顺利收服荀氏的可能性,荀攸活了下来,但也只是多活了两年。

接下来的这两年中,荀攸过的有点艰难。曹操对荀攸比较在意,曾经对曹丕说荀攸是人之师表,应该着重礼敬,在荀攸生病的时候,曹丕曾经在床边拜见,如果真从功业上讲,为人上讲,荀攸当得起这样的评价和待遇,如果腹黑一点讲,其实这是曹操在提醒曹丕注意荀攸,虽然低调,不能小视,床前拜病,其实是对荀攸说,看到没有,我曹氏大业,后继有人。

此外,荀攸跟钟繇的关系很好,而钟繇也是荀彧当初和荀攸一起推荐给曹操的,也属于颍川系的人物,后来心向曹氏,魏国建立,初任相国,曹魏开国后,位至太尉。但即使这样,在后来整理荀攸前后画奇策十二时,还没有整理完就死了,但荀攸前后谋划的这些东西,只有他知道,因此荀攸的那些谋略画策,世人不能够尽知。

以荀攸跟钟繇如此亲密的关系,前后画奇策十二只有他一人知道,最终他却位至曹魏开国三公,而且还没有整理完只有他知道的荀攸的十二策就去世了,造成荀攸事迹不传于世,实在让人觉得有点蹊跷,包括钟繇的死,更何况曹魏也有类似于后世的厂卫机构校事官,打探情报,刺探军情,搞个暗杀什么的,不分分钟完事。

以荀攸的才智和低调隐忍,曹操是不可能让他活到自己死了以后,为曹丕留下隐患的。

不管怎么样,建安十九年,荀攸还是死了,死在征讨孙权的路上,小编私下揣测,大概过程也跟荀彧之死类似,所以不好细写,不管怎么死的,荀攸终究是死了,在曹操的传记中,建安十九年这一年征讨孙权的记录是这样的:“秋七月,公征孙权。”

而这七个字之前的记载,恰恰又是跟曹操魏公的事情相关,而整段文字就记载这两个事儿,所以全文是:

“三月,天子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秋七月,公征孙权。”

荀攸之死不难想象,而这年十一月就有董承谋刺曹操,不得不说,荀攸之死,表示荀氏面对曹氏已无反抗之力,而荀氏力主的效忠汉室,更是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使得还效忠汉室的人在看到荀氏没有希望之后,要不是就是直接投靠依附了,要不然就直接爆发了,比如选择直接谋刺曹操,就想当年荀攸谋刺董卓一样,荀氏背后效忠汉室的力量就这样随着荀攸的死慢慢瓦解了。

从荀氏后人的下场中也能看出曹氏对荀氏态度的变化。

荀彧长子荀恽,在荀曹蜜月期,娶曹操之女安阳公主为妻,后面因与曹植有交情,被曹丕憎恨,早卒。次子,荀俣,官至御史中丞,早卒。三子,荀诜,官至大将军从事中郎,早卒。四子,荀顷则是因为年龄太小的关系,在曹奂的时候做过司空,此时司马氏已经将要篡魏了。

所以荀彧的儿子中凡是年龄稍大的,有点名气的都是早卒。

而荀攸呢,荀攸的长子荀缉,有荀攸的风范,早没。次子荀适,也没有儿子,更是绝后。

从这些荀氏后代的下场,也可以推测出荀彧,荀攸之死的原因。幸好曹操没用赶尽杀绝,荀氏家族庞大,也不能大开杀戒,只是把对曹氏能造成威胁的两代人中,用各种手段合适的杀掉即可,所以荀氏虽然实力受损,还是在世族的道路上继续前进着。

荀爽的曾孙荀勖帮助司马昭夺取曹魏政权,获得名位,因此后世子孙中在两晋交接之际,多有名士,荀氏得以继续世家荣耀,直到晋室南渡后,荀氏才逐渐衰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