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黑魔法评价碎片化信息


    偶然在知乎看到陈琪先生关于Pinterest和Instagram的未来发展潜力的回答,他的FOR理论让我获益颇多,简直就是碎片化信息分析的黑魔法,在此也分享给大家。

    简言之FOR理论如下:

    关键词:碎片(Fragments),组织(Organize),再组织(Re-Organize)。

    1,碎片,像微博等产品都是脱离了博客这样大段文章的形式,用短文或者图片,或者图文混合的形式展现出来,传递信息。碎片的丰富性影响平台的大小,而碎片本身的内容大小又会影响碎片的流动性。

    2,组织,微博以时间线组织。Pinterest以Board组织。知乎按照话题组织。淘宝按照商品的天然属性组织,这些组织方法可以看做产品的先天组织。

    3,再组织,即允许用户按自己的意愿再组织信息。例如微博的转发。Pinterestd的PINS,知乎的收藏(可命名收藏夹名),淘宝的收藏,这些属于产品的后天组织。

    组织可以帮我们很好地罗列和查找信息,而再组织是对原有信息的加工和增值。这里着重谈下再组织,对再组织理解最为深刻的莫过于豆瓣,豆瓣的豆列就是广大用户对原有碎片的整理,其价值不言而喻。最早,再组织出现在我们的收藏行为中。后来,这种收藏进一步被展现出来,可以被其他用户浏览,实现增值。而现在再组织被用于信息的浏览方式上,例如知乎通过用户对话题和用户的关注,使得知乎整个信息对单个的用户的呈现“定制化”。

    从上面可以看到再组织因为我们的“收集癖”而产生。另一方面,信息的泛滥,再组织帮助我们更为有效地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再此基础上,结合“赞”“喜欢”“反对”“拉黑”等数据,对信息实行排序。庞杂的信息在我们面前就变得简单有趣多了。

    反过来,我们带着以上的角度去看待足记等产品,是不是有了新的切入点。我们自己在设计产品是是不是对标签,分类等有了新的理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5,953评论 25 709
  • 社交红利阅读笔记 书名:社交红利(修订升级版) 作者:徐志斌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正文前笔记: 推荐序1摘要 社交...
    凫水阅读 12,964评论 4 26
  • 小雨有次悻悻的把我约出去,带我见她交往了几个月的男朋友A先生。从见面到深聊都进行的很顺利,感觉A先生斯文达理,诙谐...
    _乔见初_阅读 2,875评论 0 1
  • 苹果公司为多核的并行运算提供的解决方案 会自动利用更多的CPU内核 会自动管理线程的生命周期 几个概念(同步 异步...
    JS_swh阅读 1,180评论 0 0
  • “你在干什么?” “没事啊,闲着呢。” 这似乎只是一种礼节性地亦或是伪装的回答。生活匆匆忙忙,何来清闲一说?伴着朝...
    萤火之枫阅读 2,801评论 0 1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