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前,作为社恐星人的我每每得做好各种心理建设和行前准备以防尴尬场景的发生。
首先,我会在知晓今天不得不出门采购生活必需品时的那刻起,开始焦虑和不安。在感到不良情绪后,我开始安抚自己,告诉自己这是你必须做的,逃避会让你烂在房间里。在要出门前的十分钟,我的手心出汗、脸上开始出现不自然的谄媚微笑,就好像遇见了某个讨厌的老师或领导的样子。出门的那一刻飞逝,紧接而来的某种外部陌生氛围的压迫感使我的举止僵硬、大脑宕机。如若碰上陌生人擦肩而过,我的神经细胞也会敏锐感知某种微妙的气氛,麻痹大脑,让我出现某种因恐惧而产生的讨好行为。此时,谄媚的微笑仍在脸上停留着,尽管在我回家后意识到这是令人痛恨的。
社恐之所以是社恐,是因为我们难以改变这种拧巴的状态,既想要融入社会,但又抱着不切实际的对外部世界的恐惧,使本身就充满挑战的生活更加变幻莫测,阻碍我们发挥自身潜力、展现人格魅力。这种由想象的恐惧带来的冲击,足以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低下原本高傲的头颅、忘记最初的理想、变得无精打采、无欲无求。
因为社恐,我失去了难以计数的机会。原本热爱演讲的我,因为害怕人群的目光,选择放弃已准备的稿子。原本热爱聊天和户外活动的我,因为担心朋友的拒绝而从不主动邀约。小时候如此爱在亲朋好友面前唱歌跳舞的我,也因为害怕出错出丑而逃避亲友们的聚会。那些诞生在脑海中的对于出错的焦虑感深深影响了十五岁后我的性格。那个自信的我去哪里了?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不断询问自己原因,却总是失败。
转机出现在二十三岁,这时的我在国外生活了半年,见识了世界的五彩和斑斓,与不同种族的人们擦肩而过。身边的朋友经常告诉我,ljy,你不要总是把问题归因于自己,试着去找找外界的原因,做一个不在乎的人。此刻,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太在意对与错、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太过忽略自我的感受了。这里的自我感受不是指社恐的焦虑等等情绪,而是把自己作为主体,首先考虑自己的喜怒哀乐,不总是找自己的问题去取悦于他人。此外,向内探寻喜好、本性、性格特质,形成清晰且稳定的自我认知才是坚定自信的源泉。
从那之后,我开始训练自己的注意力,不再观察别人脸色,不再害怕矛盾而是接受所有外界给的讯息,站在自我的角度去观察世界,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生活态度和方式。我相信,现在的我正在成为越来越喜欢和欣赏的自己。
加油,Echo!加油,社恐星人!我们不是怯懦,只是太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