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老师:林羽
原生家庭是一个人的宿命。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后结婚成家,重新组建的家庭。
其中第一个家就是我们的原生家庭,而当我们有了孩子, 我们又变成了孩子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最可怕的地方,就在这种强大的延续性。如果我们在原生家庭里受到的创伤, 没有得到疗愈和成长, 那么就很可能在自己孩子的身上重演悲剧。
原生家庭的第一大影响:亲密关系
在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理论 :我们的亲密关系、婚姻、情感模式往往来自于童年时期与父母之间互动的心理经验。
原生家庭是个人情感经验与两性相处方式学习的最初场所。一个人的婚姻是否幸福,通常在他成长的家庭和他童年的经历中就已经埋
下了种子。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有所缺失的部分,往往会在成年后拼命加倍找回,甚至带入到未来的恋爱、婚姻中去寻找,给亲密关系带来困扰;而一个人在原生家庭被满足的部分,反而容易做出取舍。
原生家庭的第二大影响:性格特质
心理学上认为:孩子的自信,以及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讲都是来源于父母无条件的爱。
原生家庭的第三大影响:金钱关系
有些父母一味地要求孩子节俭,总是跟孩子说 “赚钱不容易,你省着点花。”久而久之 , 孩子的心中就很容易产生一种强烈的不配得感,不敢花钱,不敢对自己好。甚至变得非常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还有一些人,因为童年一些遭遇,会对金钱有一种强烈的抓取欲。总觉得只有金钱才能带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于是不惜一切代价地想要得到更多财富。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早、最大、最久的就是原生家庭,我们从触手开始就受到系统成员的影响。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原生家庭确实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命运
家庭就像一个小型社会,其规则、结构、语言等,自成一个独特的体系。这个系统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位成员。在心理治疗中,家庭人际关系出了问题,往往不是某位成员造成的。而某位成员出了问题,和家庭系统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一般家庭的共同模式
在长期的治疗观察中,作者发现接受治疗的家庭有着一些共同的模式,包括以下几点:
1.压力
所有家庭都生活在压力中。一般前来治疗的家庭,所承受的压力已超出负荷。这些压力包括突发情境的压力、人际关系中的压力和个人内在的压力等。
2.对立两极化及争吵白热化
就像克劳迪娅和卡罗琳母女的争吵,如同一场战争。一方先挑衅,另一方立刻回击,前者再发动攻击。双方每一次的攻击和反击,就会增加一些压力。在这往复的过程中,冲突或危机变得更加紧张。
3.三角关系
父母的感情疏离到一定程度,就会连累孩子过度介入他们的失败情绪。这些在困扰中长大的孩子,他们会不自觉地重蹈上一代的覆辙。
4.责备怪罪
家庭最痛苦的挣扎,在于它迫切寻求某位成员作为怪罪对象。怪罪,不仅可以使家人互相谩骂,还可以互相推卸责任。
5.认同感的扩散
每个家庭一旦产生严重的问题,所有人都会紧密、艰难地联结起来。这种“全家共生”的意图,使他们相互依赖,害怕失去对方的支持。同时,也使家人之间,陷入一种僵化的模式。他们会设计复杂的机制来保全家庭的完整,却因此牺牲了各自的独立性和自主权。
6.停滞
家庭中,比失去对方更可怕的,是一成不变和静止。作者说,这其实是害怕死亡。我们对死亡的认知隐匿于所有经验之中,而这种意识也是家庭关键动力的来源。
总结:穿越原生家庭中的痛和爱,与内置父母和解,然后完成那个追寻幸福快乐的自己,塑造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