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往往是一场博弈。
成功的演讲,从演讲伊始,就需要抓住听众注意力,吸引他们听下去。
那我们一起来探讨,看完成一篇演讲稿,究竟需要get到哪些点 会比较好。
1. 三种事实
假设我代表某教育机构要做一个“动员大家来学习”的宣讲,那我就得提前先搞清楚三个事实:
【1】我的想法:这个课程安排 很好的照顾到了全部水平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需求者都能有所得。学习这个课程,不止能够应付考试,还能根本上提升知识的掌握力。
【2】我自己:我是这个领域的行家,对比了其他机构的相似课程设置,我们的更具有竞争力,因为在反馈机制上做的更认真,更能满足家长的诉求。
【3】我的听众:他们都是想给孩子报名学习的家长,只是在选择上略有困难,在看了这么多机构后 需要用事实来说服自己究竟报哪个机构更完美。
这三个事实,迅速能帮我理清演讲稿方向:我们的课程详细安排+我们的优势+优秀的数据、事实。
有了这条线,就能时刻抓住听众的“胃口”,吸引他们听下去。
2. 讲述故事
故事的力量是伟大的,它能让人融入其中,引人入胜。
而演讲中的这个故事,不应马虎敷衍,紧扣主题为佳。它应该包括四个部分:想表达的主题,故事的细节,故事中一个或多个的主人公,以及 点睛的结尾。
那还是上述的演讲,我们得构思一个真实的,吸引人的故事 来帮我们烘托气氛。
比如“以前参与这个课程的某个学生的霸气成长记录”,或者“某个学生的逆袭之路”,或者“哪个老师在这个领域获得了很高的荣誉”等。
这样的真实故事,不仅能简化和形象化演讲的主题,还能使得听众无负担的继续听下去,不会觉得无趣无用。
在那些TED演讲中,绝大多数演讲者,都运用了故事的魔力。
所以,要在演讲中,善用故事的力量。
3. 用图或数据说话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展示对比的数据,或适当的绘图,来帮助自己演讲进行下去。
数据,是说服他人的强有力的工具:
『去年 好多人都购买了我们的课程;
去年 这个课程共开了200个班,共计教授6000个学生。』
是不是用数据表达,更具有说服力?
其次,临时的绘图也能帮助我们去吸引听众。
比如,简单的流程图能帮听众梳理课程进度;金字塔图能帮听众总结知识点的难易;树状图能帮听众建立知识框架。
有个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无意识(unconscious)记住的东西比有意识(conscious)记住的东西 在大脑里呆的时间更久。
“6年前,在大学礼堂内听了一场报告。报告的内容你还记得吗?那 当时谁做你旁边,空调情况怎么样,又还记得吗?”
你看,无意识>有意识。
那么,你在演讲中的 鲜明的数据,树状图,金字塔图等,就是听众们最容易记住的部分。
听众记住了,思考了,回味了,便是成功。
所以,一场演讲,不是自嗨,而是一起嗨。能说到听众想听的东西,带动听众达到你的目的,才是完美的演讲。
事实整理,思路框架,故事叙述,数据绘图,最好,一个都不少。
凡事,都是一个精进的过程,越用,总是会越熟练的。就像演讲,就像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