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我是余欢水》的前两集刻画了一个谎话张口就来、满嘴跑火车的主人公。
他忘记给儿子买牛奶,面对妻子的质问,他说“超市的牛奶卖完了。”针对这样拙劣的谎言,妻子当场就不乐意了,“你见过哪个超市能把牛奶卖光的呀?”可余欢水不仅没有就此打住,还在荒唐的基础上继续编造谎言。
为了让自己更像一个好男人,余欢水拍着胸脯跟老婆承诺请假去接孩子。结果假没请到,害儿子淋了半天雨。事后他仍然推说是因为堵车,也不肯承认是因为没请到假。本来他可以在更早的时候跟妻子坦白情况,及时补救,结果完全不至于这样。
因为被处罚打扫卫生,不能及时赶回家吃饭,他的借口是公司开联谊会走不开。顺回来公司的免费红酒,非要吹说是两千块一瓶的法国高级货,扫码78块钱,结果很打脸。他马上又换成一副无辜的嘴脸,回过头来骂公司吃回扣不像话。那画面尴尬得不忍直视。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余欢水,在生活中自然缺乏话语权,处在无足轻重的位置。余欢水也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才不断地用谎言来遮掩这种窘迫和难堪。在他的谎言中,自己总是处于无法替代的位置,而现实却尴尬得一塌糊涂。
习惯说谎的余欢水们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面对任何质疑和否定,他们会第一时间选择粗制滥造的谎言,将责任推卸到不可抗的外部条件,以此来掩盖自己的无能和软弱。谎言说得多了,他沉浸在自己的谎言世界里不能自拔,意识不到自己拙劣的演技有多可笑。
回到故事的最初,余欢水的确想过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试图扭转自己的形象和局面。他起过很多好心,但也确实办了许多坏事儿。这就好比一个能力不够的人,不仅不懂得扬长避短,还总爱打肿脸充胖子,轻易说出无法兑现的承诺,发现自己搞不定了,也不懂得及时止损,拆东墙补西墙,结果只能是在最关键的时候掉链子,眼睁睁地看到事情沦落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作为一个被生活碾压的普通渺小的中年男人,他的无奈和压力让很多人感同身受,其遭遇也令人同情。但他是不是完全无辜呢?肯定不是。他的遭遇跟自己有没有关系呢?肯定有。
我们来看一看余欢水的生活,如果说中年人的职场压力、经济负担、家庭危机都是无法避免的挑战,但他面对问题和挑战的态度是不是可以选择的呢?肯定是。至少他可以选择从真实而坦诚地面对每一个小问题开始,选择不再说谎,选择对事情的结果主动承担责任。面对生活的不如意,面对自己的软弱和无能为力,同样需要勇气。毫无疑问,余欢水连这点勇气也是欠缺的。
余欢水的谎言在本质上是一种逃避。逃避的根本原因是软弱。他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不足,不愿为不尽如人意的局面承担责任。同时他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所以借用谎言来掩饰自己的软弱,维持可笑的尊严。可他越是捉襟见肘地维护最后的体面,越是被狠狠打脸,暴露更加窘迫的现实。
逃避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因为问题不会自己凭空消失,除非我们开始面对它,解决它。说谎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当你说出第一句谎话,就不得已要编织更多的谎言来圆这个谎,因为谎言总是有漏洞的。从选择说谎的时候开始,就选择了一条充满障碍的道路。
所以余欢水并不无辜,生活已然很艰辛,还自欺欺人地敷衍自己和别人,结果招致更多的麻烦和困境。更糟糕的是,他以为谎言有用,像极了未穿衣的皇帝和掩耳的盗铃者,他以为可以凭借粗制滥造的谎言度过危机。面对质疑,他甚至顽固地不愿戳破谎言,直到无处可逃。像一个努力装睡的人,若不够用力把他逼到死胡同,他总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逃离现场。余欢水是可悲、可恨的,也是软弱的,愚蠢的。
生活并不怜惜弱者,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让自己掌握主动,才不至于总是忙着亡羊补牢。面对问题,承担责任,从不再说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