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炎/文
不曾想到,时隔34年,这次真的立足神往已久的贵州高原。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南疆战事吃紧,我曾随戍边大军两度乘飞驰的军列路过贵州,仅仅是路过,更准确的说是一闪而过,未曾留下足迹。这次我真的来到了久仰的贵州。
从龙洞堡国际机场乘车半小时即可到达贵阳市中心。贵阳在省会城市中不起眼,更算不上繁华现代,但极具个性,特色明显。整个城市布局在乳房似的山丘丛中,一座座山丘不高,圆顶,植被很好,与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交织相伴,和谐共处,“地无三里平”,坡度不大,但弯道很多,让游人经常找到北。贵阳气候不错,年平均气温十五度,冬不冷夏不热,空调几乎待业,“天无三日晴”,即使是盛夏季节,贵阳也就二十五六度,真是“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用“吃喝漂睹”来形容贵州真的恰到好处。贵阳的小吃也很有名,酸汤鱼、乌江鱼、花江狗肉闻名遐迩。要说喝,当数国酒贵州茅台,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称雄国酒老大几百年。据说茅台年产量也就2万多吨,市面上茅台真品极少,绝大多数都是茅台镇上的酒,真茅台酒瓶加包装盒在不法商贩那里能卖500元呢。漂是指漂流,贵州山川河流众多,漂流点数不胜数。睹有三层意思,一是睹景,贵州山水秀美,看不够;二是堵车,贵阳山城,道路较窄,堵车也很普遍;三是“赌博”,贵阳和成都类似,休闲悠雅,市民酷爱玩麻将,麻将机是当下贵阳市民的必备家具,竟有毛头小伙向准岳母要陪嫁品,点名要雀友牌麻将机。
到贵州,去欣赏黄果树大瀑布那是必须的,她和茅台酒一样,是贵州最骄傲的名片。从贵阳驱车往西一个多小时,即可到达位于安顺市的黄果树瀑布景区。黄果树瀑布高77.8米,宽101米,是世界最著名的瀑布之一,是世界喀斯特地区罕见的巨型瀑布,也是贵州高原流淌着心底最温暖的血液。步入景区,其气势磅礴让人震憾,未见瀑布便可耳闻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轰鸣,便可见水流冲下岩石又掀起巨大的水雾形成的雾气,让人有孩童般直赴大自然怀抱的原始冲动。站立在瀑布下,贪婪般地感受上帝沐浴的温馨,让浮躁的心灵得以净化,让疲惫的身躯受到洗礼。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描述黄果树大瀑布:“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ˋ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ˊ,俱不足拟其状也......”此时此刻,人已潮,心已醉。
贵州是个多民族居住的省份,民族之多,全国第三,苗、侗、布依等40多个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民族风情异彩纷呈。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是好客的主人重点推荐的景点,这里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系,是凯里周围规模最大的苗寨,约有一千多户人家,所以称为“千户苗寨”。 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苗家人能歌善舞,他们每天在村头载歌载舞,夹道欢迎远方的客人。千户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以青石板路串连,枫树成林,枫香扑鼻,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寨内吊脚楼层层叠叠顺山势而建,又连绵成片,房前屋后有翠竹点缀。苗家的吊脚楼为木质结构,多为三层,基座以青石、卵石垒砌,一层圈养牲畜,二层住人,三层为粮仓。居住层有长廊,围有木栏,设有长凳,苗家姑娘多在此挑花刺绣,人称长廊木凳为“美人靠”。苗族人有语言,没有文字,靠图案记录神秘的苗家文化。苗族妇女吃苦耐劳,女人在外干重活、粗活,男人在家带孩子、喝酒,形成这独具一格的苗族风情。贵州八大怪之一的“厕所随身带”讲的是苗族妇女尤喜以银饰装扮,据说一个苗族妇女全身所披银饰品重达16千克,但在田间劳作时,则不戴饰品,下半身多穿百折裙,当需“方便”时,随时可蹲下,裙四下张开笼罩,宛若一天然厕所,很是方便,万一遇到路人,她们就唱歌,这也成了旅游途中要上厕所就喊要唱歌的最原始的注释。到苗寨吃长桌宴,苗家人的热情让你既感动又难受,敬酒的时候,苗家姑娘一边唱歌,一边捆绑式的往你嘴里灌酒夹菜,如果你不胜酒力还真难过这一关。在苗寨你可别瞎转悠,如果苗家门口放着一张红板凳,说明这家有待嫁女,你坐上了红板凳如果也让这家人看上了,你必须当这家人的上门女婿,最少三年,我们抿嘴笑侃:这算不算交流任职?
不喧哗,也不张扬,正以这样宁静和温柔,孕育着高原特色的民族风情,世世传承着原生态和纯天然,将贵州打扮得如此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