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接到寸铁编辑的邀约,让我谈谈过稿心得的时候,我是没有任何底气的,因为寸铁有太多年轻又优秀的学员,纷纷签约各家平台,而我仅仅只有一篇过稿。
但我还是毫不犹豫接下了这个任务。
因为进入寸铁,我不仅学到了新媒体写作的技巧,获得了很多的写作资源,更重要的是明确了自己以后要努力的方向。知恩图报,所以我应该要分享给更多人,让大家知道有一个叫做“寸铁山庄”的地方,在那里,“再小的生铁,也能百炼成器。”
还有我的经历,下面会讲到,一个真正的大龄写作小白,在青衣老师和焱公子的指导下,都能过稿,一定能给更多同学信心。
(二)
二十年前,我与先生定居在新加坡,虽然这里绝大多数是华人,但在以英文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华语的地位非常尴尬,华语水平实在不敢恭维。
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粗劣的华语环境,再加上懒,我的华语表达能力极速下降,与心中的文学梦渐行渐远,直到新媒体兴起,孩子渐长,我才可以利用一些碎片时间,进行阅读和写作。
偶然进入简书,正逢简书首页改版,发现那个号称简单书写的平台也是一个江湖,正迷茫时,遇到了寸铁,遇到了两位老师。
焱公子的课,条理清晰,可操作性很强,幽默生动的讲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迷倒了一大批女生,当然也包括妈妈级的我。
青衣老师,满足了我对女性作家所寄望的一切优点:美丽温柔,才华横溢,气质卓然。不是讨好,真心的。因为她比我的女儿大不了几岁,我也已经过了取悦别人的年龄。
(三)
六月学完寸铁的写作课程之后,老师以及学院的助手们,事无巨细,教导大家怎样写稿,怎样投稿,提供大量的投稿资源,甚至对接了一些平台的编辑,竭尽所能帮助每一位爱好写作的人。
但我还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依然深潜,不说话也不动笔。群里不断传来过稿的好消息,接连不断的红包雨,也没有让我从群底浮出来的愿望。
后来,老师设立了一个“勇者堂”,这让我有点慌。进“勇者堂”的唯一要求就是:努力去飞,拿到稿费。
作为一个曾经的高中语文老师,从来只有我任性地让学生站在门外,现在轮到自己。所以潜进“勇者堂”,是我唯一的目标。
我决定从影评开始,根据自己反应慢,写得也慢的特点,我选择写经典电影的影评。我反复观看电影,查找电影相关的资料,选出自己有投稿意向的平台,揣摩平台的历史文章,把握平台的取向,然后才开始写。
投稿当天就收到编辑的回复,虽然到现在还没有刊登出来,但编辑已经三次确认,为配合“爸爸节”,据说八月八号会刊登。
因为没有刊发,所以我还是只能站在“勇者堂”的门口。
只好再写。一次辅导孩子功课时,看到马克.吐温对青年作家艾迪的一番话,突然有了一点写作灵感。
再回忆起自己的一些实际经历,脑子里面渐渐有了文章的雏形,我把老师推荐的资源平台都看了一遍,有些平台文风诙谐辛辣,我喜欢读,但对于性格温吞中庸的我来说,我写不出那个味道。
最后选取了品味遵义这个平台,她的调性平静温和,与我的性格有某些相似。于是埋头看这个平台的历史文章,看了不下二十篇。
我用手机熬夜写完这篇《看轻自己》,让先生用电脑帮我转换成word文档,结果他把我的题目和文件名都打成《看清自己》,我也累得老眼昏花了,手一抖,发出去了。
等到我发现时,已经是两个小时之后了,我哆哆嗦嗦联系编辑,告诉她我再次修改了,重发了修改稿,结果又写成“修改搞”,估计品味的编辑还以为我是来搞笑的。
幸运的是,最终还是过稿了。后来还被多家平台转载,如慈怀,每晚一卷书,洞见等。
(四)
我清楚我的弱点在哪里,年轻时读书不求甚解,加上二十年的文化断层,要走更长远的路,只有阅读才能衔接过往与将来,大量的泛读与经典的精读,我都需要。
写作不怕迟,只要开始,接下来的每一点都是进步。
写作不怕慢,青衣老师说过:向来很慢,幸而写作可以是一件很慢的事。所以我会按照自己的节奏,缓慢而坚持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