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关注,有人为了测试自己孩子到底在什么方面有天赋,就轻信商家的宣传,获取自家孩子的唾液并且花重金去测试。而结果却是,这样的做法没有任何根据,只是商家抓住了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以及“望子成龙”的心情,以此来敛财而已。
类似的新闻也有很多,比如家长为了让孩子变聪明,而给孩子吃“聪明药”;为了让孩子成才,被骗几千万;为了让孩子与众不同,盲目地报学费惊人的“国学班”……
这些事情最后指向的结果,都是商家的牟取暴利。他们抓住了家长们最关注的点,然后在这上面做文章。很多家长着重关注孩子的未来,即使明看着是骗局需要巨资,却也不愿意错过这个“可能”的机会,认为这也是对孩子将来的“投资”。于是,就上演了一场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剧情,并且层出不穷。
如何避免遇到这样的事,如何防止被骗,需要的是家长要对孩子保留一颗平常心。注重孩子各方面的生长、发展,培养一个有良好品德并且积极乐观快乐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事。而孩子是不是有天赋,孩子到底有多聪明,这些都需要在孩子成长中不断观察、自然引导才能知晓,而不是几滴唾液、几颗药就能预测实现的。
小时候,不管是家长还是亲友,都会问我期末有没有考满分啊,有没有得第一啊。以至于如果我的成绩不理想,我没有得到第一,那我自己都觉得难为情。这可能是大众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做到最优秀,要得到第一名。可是如果每个孩子都得第一名,那第一名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凡,接受他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虽然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一味地强加我们的想法与愿望在孩子身上,就无形间为孩子铐上了一层枷锁。这枷锁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而这枷锁就来自于他的父母。
很多时候,还是需要换位思考。我们在极力想着孩子应该多么多么优秀的时候,能不能想想自己,想想自己如今获得了什么成就以及想想自己小时候是如何面对父母的期待的?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让我们骄傲又省心的乖孩子,那我们自己又能不能使自己成为让孩子骄傲并且爱戴的好父母呢?记得有一期的《少年说》里,一位小姑娘说她的妈妈总是为她着想,即使她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也还担心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所以她走上台,用大声说出来的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爱。
其实,与孩子的相处既是一个引导他们长大的过程也是一个促使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孩子在我们的关爱照料中慢慢了解人情世故,成为一个社会人;而我们则通过与他们的相处接触,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深化了我们的灵魂。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正确看待孩子平凡,并且也能够接受孩子的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