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笃信世界和平的柔顺写手。 能够读到一本好书,就如同品尝了一瓶年份恰巧的老酒,或是叕饮一杯特选的庄园豆咖啡,那种可以拍击着桌子的韵味儿,让人忍不住将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在字里行间比对过往的经验,又或是体会自己曾经向往的梦想。
茶厅有整架子的书,关于设计,关于茶,关于空间布置,关于历史, 而其中,我最喜欢的当属关于美食类的书籍, 而发现<厨房里的人类学家>,简直如获至宝,原来做饭也可以那么诗意,原来只是简单的吃饭也可以有那么多讲究.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是一本书的书名,来自台湾的庄祖宜,这位在美国留学学习人类学的研究生,在即将毕业的时候,放弃了博士生的升学机会,竟然跑去了一个厨师培训学校,学习做菜,并且以一个学术型人才的视野,将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好趣好玩的事,都一一在博客记录下来,跟大家分享,从而便有了这份合集, 这本书的出版,此时,祖宜已经跟丈夫定居香港,并在香港的星级酒店里担任厨师,为大家展示人间美味。
有句名言说:“食物不只好吃,也好想” ,这观点在字面上来说,恐怕我们许多人都是再同意不过的,我们每天都会面临的问题是,吃什么,怎么吃,跟谁吃……不过大学者想的比较严肃,把饮食看作是自然跟文化的联系枢纽,从冷到热,从生到熟,烹饪的过程就是把自然的原料转化为可口美食的过程。
于是,烹饪的过程,其实也便是一个把想法实现的过程,创造美的过程。作者的文字简单幽默,融合了西方文化的背景介绍,总能把一堂烹饪课讲的很有趣,令人也忍不住想要拿起锅铲,马上也试试这道菜式。比如,说到那一碗清谈,比如讲到中菜速成班的故事,都令人忍不住想要试试。
当然,更多的是,关于西餐的做法,平时吃得不多,偶尔有机会出入高档酒店餐厅时,也因为自己知识储备不够,而不能很好的去品味和欣赏一道美食,通过本书作者的分享,以一个厨师前期准备,到烹饪成型的整个过程的分享,会让我们更懂得如何去品尝和欣赏一道美食,而这个过程便是极大的享受!
看这本书的时候,那一周自己状态其实不算好,往来奔波于广佛两市,漫长的地铁和公交时间,书变成了我最好的伴侣,这本书也被我背在路上数天,如今看到这本书都有些心疼,因为封面被我不小心压坏了一个小角,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让我觉得跟书里的故事更亲切了。当祖宜在厨房煎煮炒炸,并且用笔写下对厨房人生的体验和思考时,她已经为我们打开了一道新的知识视野,建立了一个最生动有趣且香味四溢的文化人类学。
周末了,不如去菜市场买些新鲜的食材,拿起锅铲,下厨做饭吧~
附书中列举的部分厨艺,美食相关的书籍供参考:
安东尼.波登《厨房机密档案》
比尔.布福特《炼狱厨房食习日记》
食谱作者朱莉娅柴尔德《我在法国的岁月》
麦克儒曼(MichaelRuhlman) 《大厨的造就》The making of a chef
《精研法式烹饪艺术》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