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是日更第101天,小澡哥跟大家谈谈从失败中学习这件事。
领导力专家库泽斯和波斯纳指出:“人生是领导者的实验室,模范领导者用它来做尽可能多的试验。尝试,失败,学习。尝试,失败,学习。尝试,失败,学习。这是领导者的座右铭。领导者是学习者。他们既从成功中学习,也从失败中学习,而且他们使得别人也能这么做。”
从失败中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能力。然而,懂得此理的管理者不多,擅长此道的管理者更少。
1. 你犯错大错吗?
你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犯过大错吗?如果没有的话,按照德鲁克的定义,那么可以判断自己是个平庸之辈。德鲁克说:“我绝对不会把未犯错的人升到高层领导岗位上,因为没有犯过大错的人必然是平庸之辈。”
德鲁克为什么这么说呢?刘澜分析道,如果一个人没有犯过大错,说明他往往没有冒过大的风险,说明他一直在解决日常性问题,很多时候在解决技术性问题,但从来没有机会或者意愿去解决过挑战性难题。因此,他们是难以担当重任的平庸之辈。
任正非也说过:“有些人没犯过一次错误,因为他一件事情都没有做。而有些人在工作中犯了一些错误,但他管理的部门人均效益提升很大,我认为这种干部就要用。对既没犯过错误,又没有改进的干部可以就地免职。”
还有一种可能是,很多人可能犯过错误,但是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没有反思过自己的大错。这种对错误的“没有意识”,本身就是平庸的表现。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的人,更谈不上从错误中学习。这就是德鲁克说的:“更糟糕的是,没有犯过错误的人将不会学到如何及早找出错误,并改正错误。”
2. 失败是更好的学校
尽管领导者既要向成功者学习,又要向失败者学习,但现实情形是我们往往对失败学习不足。
管理者学习其他组织时,往往学习的是成功的组织,而忽略了那些因为失败已经消失了的组织。同样,管理者学习其他管理者时,往往学习的也是成功的管理者,而不是那些没有获得提拔的管理者。
对失败的“抽样不足”使我们学到的经验不太可靠。比如,我们会发现许多成功的企业和个人都采取了“孤注一掷”型的战略。但是,如果你去观察那些非常失败的企业和个人,你会发现他们也往往采取了这种战略。
历史学家许倬云说过:“成功十分罕见,并且各自不同,而失败更加普遍,更可能有规律可循。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学习历史上的领导力,那么我们最好研究失败。比起研究成功,它们能教给我们更多更好的经验教训。”从这个意义上,吴晓波的《大败局》系列值得中国企业家和管理者好好学习和研究。
对领导者来说,失败是比成功更好的学校,而自己的失败是比别人的失败更好的学校。
3. 领导者和非领导者的区别
领导力大师本尼斯和罗伯特·托马斯在《极客与怪杰》一书中认为,出生于1970年之后的“极客”和出生在1925年之前的“怪杰”最大的相同之处就是从失败中学习。他们认为:“我们发现,领导者和非领导者的一个关键区别,就是他们能转化生命中甚至负面的东西为自己服务。对于领导者来说,逆境的用处是真正甜蜜的。”
每一位卓有成效的领导者,不管是政治领导者还是商业领导者,都有失败的经历。林肯往往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也是从失败中学习的典范。韦尔奇当中层经理的时候炸飞了一个工厂,乔布斯被自己创立的公司开除了……
篮球明星乔丹在其出演的一则广告中这样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有9000次投篮未中。我输掉了差不多300场比赛。在26次比赛中,我在最后关头的投篮将决定比赛胜负,我没有投中。我在一生中一次又一次失败。那正是我成功的原因。”
卓越领导者跟平庸之辈的不同,不是不失败,而是从失败中学习。卓越领导者努力解决“难题”,因此他们往往比平庸之辈失败得更多、更大。在平庸之辈无视失败、掩盖失败、忘记失败的时候,他们正视失败、分析失败、牢记失败。
以此勉励自己进步。
参考资料:
刘澜,《领导力十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