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思考清单:
1.简书这个工具真的很好,绝对是手机写作的利器。每有感想,只需要在手机备忘录上打字,然后复制粘贴到简书发表框,点击发布即可,相当的方便。
零碎的思考,虽然于别人微不足道,但这样的坚持记录确有它的好处,于自己的生活和成长有利。对我的生活带来的一个显而易见的改变就是,每天面对各式各样纷繁复杂抑或稀松平常的小事,我都能带着一份思辩的眼光去看待。
久而久之,这样的记录和思考是可以培育自己对生活和周遭的敏感力的,更能提升自己的思考力,对生活充满更多激情。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思考的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帕斯卡尔认为“人是会思想的芦苇!”,我愿意做这样一个虔诚的思考者,去思考、追寻有意义的生活!
我算是个比较爱追剧的人,对于自己喜欢类型的电视剧,简直欲罢不能,为之疯狂。但是,因为写文字记录的缘故,追了四集剧后顿感空虚寂寞,果断停止,将飘忽的思绪理顺,让即将混乱的生活重回正轨。我为之骄傲自豪!
2.今天看到四川叶老师分享的一句话,很有感触:“所谓苦读,不是指读书本身,而是指为了读好书,要克服自身惰性的过程,这个苦吃过了,才会体验到读书的乐趣。”读书本身应该是快乐的,享受的,因为书中呈现的广阔世界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书却要靠“苦读”才行。
我认为两个原因,一是学校里学生们的读书,这样的读书应付考试的成分占了主要部分,况且教科书基本都编得很是糟糕,让活泼泼的小孩子反反复复读着这些粗制滥造的教科书去应付没有乐趣的考试,可想而知该是多么的苦;二是叶老师分享的观点,为了读好书,而克服自身惰性的过程。好的书籍,优秀的书籍大多数是需要带着思考,拥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才能阅读的,这样的阅读肯定是需要付出一定心力的,是需要克服自身惰性的,不然很难顺利读下去。书籍中严密的逻辑性更是使得这样的阅读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不能随意中断。这样的阅读注定有别于那些轻松愉悦的“浅阅读”,自然是辛苦的。边吃爆米花边阅读的那种阅读自然与“苦读”没有任何关系。
最近在啃一本有关写作的书籍,读了好久,才读了不到一半,个中艰辛只有自己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但是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也是巨大的,特别是一次次克服自身惰性,在玩手机还是读这本书的艰难选择过程中,最终选择读书所获得的巨大自豪感和满足感,都是来自灵魂深处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