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搬运,喜鹊筑巢,它们都有自己的王国。只是人类还无法与之沟通。
乔治•奥威尔在他的小说《动物农场》中却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另类图景:动物和人类一样可以拥有思想,甚至与人类平起平坐。
当然,《动物农场》的故事内核不是关于现实里的动物,而全是关于人类自己。在这里动物变成了人,人变成了动物。
本质上他们没有了区别。人是动物,动物也是人。
曼纳农场
起初曼纳农场跟它邻近的农场没有区别,都是一处由人类农场主统治动物的庄园。
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里的动物竟然起义了。它们赶跑了人类农场主,成立了一个全是动物的农场。
它们将“曼纳农场”修改为“动物农场”,它们称它们的思想为“动物主义”。动物主义的原则“七诫”。
动物农场的领导者是聪明的猪。
老少校的梦
因为一个梦。农场里的年龄最大的、最受大伙儿尊敬的“中等白鬃毛”雄猪——大家都热切地称呼他为“老少校”,“老少校”告诉被召集的全体农场动物它这一生躺在猪圈里总是在思索,思索的结果就是:“动物的一生是痛苦的,备受奴役的一生”。
“老少校”让全体动物认清现实。他让大伙都看看自己过的是什么生活,是备受奴役、没有自由的生活!
动物就该甘愿被被愚蠢的人类奴役吗?不!一千个不!
“老少校”鼓励动物们应该奋起反抗!推翻人类统治,建立属于动物自由的王国!
它用悲壮地声音带领大伙歌唱他梦里出现的那首《英格兰牧畜之歌》。
起义的种子种在了动物们的心里。
七诫
在所有的农场动物中,猪是最聪明的。它们反复思索“老少校”留给它们的那些话,最终总结出,“老少校”的话可以概括为七诫。
七诫
用两条腿走路的都是敌人;
用四条腿走路或者有翅膀的都是朋友;
任何动物不得着衣;
任何动物不得卧床;
任何动物不得饮酒;
任何动物不得伤害其他动物;
所有动物一律平等。
动物们都在心里牢记“老少校”的那些话,虽然并不总是懂得,但它们都直觉意识到那是好的。毕竟比起被人类统治,建立属于全是动物的王国是更好的。
它们干活时休息时,嘴里心里哼着“老少校”交给它们的那首《苏格兰牧畜之歌》。
起义比它们想象中要来的早,猪带领大伙英勇对战,它们赢了。
它们真的赶走了人类农场主,建立了只属于它们动物的农场。
动物农场
拿破仑与斯诺鲍
起义成功后,聪明的猪做了农场的新首领。其中最聪明的两头猪分别叫“拿破仑”和“斯诺鲍”,它们都有追随者,每次大会都要激烈争辩。
“斯诺鲍”能言善辩,令绝大多数心诚口服。“拿破仑”更擅长在会外游说,取得动物们的同情。
但是在一些关于猪的福利问题上,这两头猪都是出乎意外的意见一致。像饲料里掺牛奶啦,单独享用树上的果子啦。
猪认为它们为了让全体动物生活得更舒适花费了太多精力,理应享受更好的待遇。
在农场里猪作为首领负责管理其他动物卖力干活,它们的工作是监督和督促。
一山不容二虎,“拿破仑”和“斯诺鲍”一次次在每件事上都要争辩,最终“斯诺鲍”败北逃跑,
“拿破仑”稳稳掌控全局。因为“拿破仑”亲自调教抚养了几只凶悍残忍的狗作为它的保镖和武器。
“拿破仑时代”
“拿破仑”当了动物农场之后,一切显得更加有纪律。“拿破仑”不允许其他动物有丝毫质疑,要是谁敢,它的身边凶悍的狗和擅长颠倒是非的猪会帮它的忙。
“拿破仑”先后打破起义之后,由全体动物一致通过的原则和规定。
“拿破仑”恢复由“斯诺鲍”提议的风车计划;
“拿破仑”和其他猪搬进了原先作为起义警示的人类的起居室;
“拿破仑”和其他猪喝了酒。并警告其他动物不可饮酒;
“拿破仑”穿戴人类的衣服;
“拿破仑”与人类做交易;
“拿破仑”更改了七诫;
“拿破仑”两脚走路;
“拿破仑”更名“动物农场”为“曼纳农场”。
谁是猪谁是人
“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
“动物农场”的七诫如今只剩下这一诫。
除了猪,动物们总是感觉到老是有干不完的活,它们饥饿寒冷又瘦削,不知何时才能退休。
踏实肯干、辛勤的劳作了一辈子的马“鲍克瑟”被送到了宰杀厂;
年老的驴子“本杰明”照常活着,就像起义鄫发生过一样;
咩咩叫的绵羊变了叫唤的口号。以前叫唤着“四条腿好,两条腿坏”,现在改为“四条腿好,两条更好”。
许多动物已经死了,剩下的动物几乎要忘记了曾经。“老少校”也好,起义和七诫也好,都要忘记了。
新生的动物很勤劳很温顺,只是它们很少思考也不会思考。它们只做猪叫它们做的。
“拿破仑”为它的子女们建立了学校。下一步,它还要将“动物农场”更名为原来的“曼纳农场”。
其他动物透过猪寝室的窗子,看着人类与猪同桌而坐,喝酒打牌,捶胸和尖叫。一时之间,它们已经分不清谁是猪,谁是人。
猪与人再无差别。
起义与不起义再无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