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回家,听说家旁一个小区建2区,一派热火朝天,一个小城市加快城市化改造,本是好事。但住在小区的居民可不这么想,连续3天,都有人向有关部门投诉,反应噪音扰民的问题,特别是六点以后,本是下班后的闲暇时间,却被这“叮叮咣咣”闹腾得闲不下来。
想到此,我不由联想到一个经历,有一次与一友人相约出游,约定早上八点出发。为此,我早早的定了闹钟,六点半就起床,匆匆忙忙收拾打扫,终于在七点五十,我按时出现在他家门口,打通电话,对面传来的却是一阵慵懒的睡意“你到了?我马上起来”。在苦等了半个小时之后,他总算慢悠悠的出现在我面前。或许,每个人曾经都遇到过这样的朋友,那个让你闹心头疼、觉得理所当然的朋友。
两则经历表面看起来大相径庭,实际却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尊重别人的时间,我们谁也没有“强奸”他人光阴的权利。最后的结果是,开发商六点以后停止施工,我也再也没有约那位好友出游。
生活中,我们珍惜金钱、珍惜名利、珍惜友情,但肆意挥霍着我们的时间,因为在我们的观念里,它不需要“等价交易”。
从懂事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知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某种程度上说,努力程度,与辛福感和满足感成正比。长期以来,因为生活和生存,在这种“等价交易”中,我们学会了珍惜、学会了尊重、学会了知足;但时间不一样,他带着慈祥无私,同时又冰冷残酷,我们从未认识到,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其实都是那么可贵,我们用自己的贪婪,拖延、干扰、浪费着自己和别人的今天,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留给自己的不多了……
不尊重别人时间的人,跟不会合理分配自己时间的人,这两类人往往高度重叠。而一个人对时间侧重点的区别,往往拉开了两个相同人的不同人生。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把自己看得过重,对待时间也一样;我们在挥霍光阴的分秒,从未考虑造成影响的芸芸众生;我们在坐享其成的时候,从未记录他人背后的艰辛付出;我们在虚度繁华的同时,从未看清光阴消逝的真实速度。正是这份愚钝和痴呆,让我们在时间面前成了“盲人“”废人”,裹足不前,自废武功。时间有着惊人的力量,雕琢一切的本事,大至山川河流,小至人格秉性,经过这双“上帝之手”,原本两个相同的人,会走向不同的人生轨道;原本势均力敌的对手,会产生跨越年龄的鸿沟。
每个人对时间的敬畏,应该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显自觉,每一分他人交给你的时间,都散发着生命之光的弥足珍贵。
当我们开始沉淀自己的人生,往往是经过了二十年,三十年,在这段看似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时间有太多亏欠,当我们愿意沉静下来总结自己的人生,规划自己的未来之时,光阴魔咒已经缠身,昨日美好都在消逝,今日隐忧接踵而至。我们不会忘记巴菲特那顿234.5678万美元的天价午餐,也不会忘记朱自清老先生《匆匆》带给我们内心的触动,时间的等价物是生命,当别人愿意将生命交付于你,与你分享,我们更多的应低头沉思自己何德何能,如何承担起这份重量。
听着故事,诉说美好,让融入和尊重照亮他人的光阴,成全生命的每一份点滴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