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咪蒙”常在我朋友圈和关注公众号推送里出现,有感而发,那就谈谈吧。“咪蒙”是谁?目前最火的自媒体人之一,年过四十的妇女,能给助力开出月薪5万的老板,篇篇是10万+的写作者,目前头条软文标价68万的广告投放渠道,在她身上有很多标签,但让我最联想最深的,还是“极端”与“戾气”两个词。
行业内有很多新媒体、自媒体人、小编、写作者甚至读者群体,都或多或少的鄙视咪蒙,这种鄙视一方面来自对咪蒙行文中所散发的毒鸡汤气味,一方面来自对咪蒙自媒体变现可观的妒忌。
但我认为每一个自媒体人,都不应该鄙视咪蒙。这个世界有它的成功法则与规律,它认可每个人背后付出的努力,也没收每个人选择一条路之后所付出的代价。咪蒙本是一个好的作家,她完全可以写写严肃的传统文学,偶尔谈论下时事,出几本杂文,搞几本小说,像大多数作家一样,在中国这个社会和年代不温不火,感觉受人尊敬但衣衫寒碜,靠着绵薄的稿费及薪资来坚持梦想,平平淡淡地生活。也许这种生活本就不是她想要的,所以她选择写像《致贱人》、《致Low逼》这类的文章。
咪蒙当然可以有自己的评判,知道什么是高雅和低俗,但她目前更关注的,也许是钱和名声。只要能挣钱又不违法,并且能迅速实现人生的物质目标,那些什么伟大的写作理想,都是狗屁。
多读读咪蒙的文章,你可能会发现有几个归类:
一是很多文章充满情绪化和戾气,文风与文辞上更喜欢蹭热点和煽动读者情绪,在观点上更迎合大部分读者的负面情绪,因为情绪化的读者,更具有传播力,也更容易把文章转到朋友圈甚至是各种圈子群;
二是几乎所有文章都像快消品,过了热度就没有重新看一遍的价值,且并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三是极端,一件事情在她的文章里就只会有一个极端的观点,丝毫不婉转和保留,甚至极端到夸张,买菜砍价就一定是穷逼而不是节省,离婚就一定是渣男,职场就一定不能有人情味,就一定要哭回家哭;这种极端,本来就迎合了这个社会一部分人的固化思维。
有的人写作,是基于兴趣和理想,虽然不怎么赚钱,但基于真情实感写出来的作品起码能留得久一些。有的人写作,是刹那膨胀的快消品,赚快钱的,自然也留不下去。做内容创业,咪蒙是很对的,毕竟能赚钱才是王道。她所表达的任何观点都像追光灯,直直投射在目标群体里,并且随她越走越远,光越来越大,发现中国社会中她的目标群体,也还真有那么好几千万。
所以我认为做自媒体的,都不该鄙视咪蒙,反而应该学习别人为什么做得那么好,各个行业所有做得优秀、顶尖、第一的人,从来都不是中规中矩的,他们有自己不愿平庸的棱角和手段,让自己争取到那个位置。
这个世界人太多,越往上走路越窄,很多人都在守规矩的排队,只有那些带着棱角和拼劲的人,冒着被骂的风险闯上前去,哪怕插队,哪怕破坏了一些规矩,哪怕做一些出格的事,但最起码,他们比那些守规矩排队的人,先到了另一个层次。而在另一个层次的人眼里,他们从不过问这些人是怎么上来的。
当那些还在后面排队玩手机的人看到那些“咪蒙”们闯上前去并获得巨大成功,同时红利期越来越少的时候,不仅心里感叹“如果我当初也像她那样闯上前去多好。”但是记住,万事总有代价,那些插队的人、往前冲的人、不守纪律的人也许可以更早的吃上大餐,但也要背负背后人的骂声。
在于你怎么选择。
作为写作者,我不鄙视咪蒙,但我不认同她的很多观点,我唯一做到的是自这篇文章之后不谈论她,与崇拜她的女生(咪蒙的粉丝大部分都是女生)保持讨论的距离(我觉得说不到几句很可能自己就变成low逼和傻逼贱人了)。
作为自媒体人,应该对咪蒙式成功始终保持一种学习的心态,虽然不写毒鸡汤,但你也可以做些其他出格的事啊。
文 / 聂荣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