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碎片时间共耗费2小时左右看完了这本关于写作的书籍《写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
写作时间不短,但关于写作技巧方面的书籍甚少阅读。
有不屑公式化写作,更重要的是不愿给自己增添过多压力。
我的写作只能称之为记录,类似于日记,本应静躺在私密空间,可因内心的几分虚荣心将它呈现在阳光底下暴晒。
该书的针对群体主要是想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普通人”。
没有太多的写作技巧传授,谈的最多的就是不停地进行写作练习。
每天定时演练,时间随自己实际情况而定。十分钟、二十分钟或一个小时,先短后长,慢慢叠加。
在设定的时间内,就不要轻易动摇,必须遵守。准备好纸笔,埋首写作不间断,写完整个时段。
作者在书里分享了方法帮助我们如何沉浸在写作时间段里:
1.手应当不停地写。(只管写,集中精力在写的动作上,享受字句从指尖缓缓流出的感觉。)
2.不要删除。(手随着思绪飘动,不让活跃的大脑停止思考。)
3.别担心拼错字、标点符号和文法。(初稿是为了帮助我们有写下去的欲望,不至于写作中断,完成后去通读自己的作品再修改才能更完美。)
4.放松控制。(不要压抑自己,要释放思想,忘记自己在写作,而是让写作来表达我们的生活。)
5.别思考,别想着要合乎逻辑。(意识流写作,不考虑任何因素,任凭文字从头脑经由手中的笔流淌出来。)
6.直捣要害。
对于初学者,发愁找不到素材,本书的作者根据自己日常写作的个人经验以及她的写作教学经验分享了几个方面,帮助我们打开一些零星片段的思路。
(1)将写作变成一种习惯,素材及题目要靠平日的收集。
(2)通过观察身边的事和人,倾听他人口中的故事,更换地方新鲜的环境带来刺激,对任何事物抱怀疑精神来培养写作意识。
(3)别沦于抽象,把真实的东西写出来,诚实地写。
村上先生曾说过,当他不想写文章的时候,也要逼自己坐在书桌前写,不管写的内容是什么,尽管写好了。
对于初学者而言,学习再多的写作技巧而不去动笔,纯属白搭。
自6月21日我在与潇潇进行日更约定以来,有人鼓励有人质疑,每日逼着自己写作,是真的热爱吗?
更有老师说真正热爱的事情是不需要借助外力,更不需要逼迫,而是内心里有股力量驱动你不得不为之。
对于写作,我无法谈论自己有多热爱,美丽动听的文字更不会如淙淙泉水在笔下奔流不息,它们不会像那些热爱写作的人说得般一个个拥挤着要从笔下冒出。
对我而言更多的时候是绞尽脑汁的开头,什么主题都不明确,甚至想凑字数完成任务。
但值得欣喜的是我常在写的过程中思绪放开了,由一个微小的点联想到其他,便诞生了一篇还不错的文章。
我常在想若没有这股外力,凭借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懒散,我怕真的捡不起这支笔了。
尽管我并不打算靠它吃饭,可终究因它,我有了不一样的活法。
因写作我更能感受到生活的热气腾腾,梳理了一团乱麻的生活,更有力量去面对艰难的现状。
反过来我的写作也离不开生活这股源头活水,没有生活的精彩演绎,它是多么单薄空泛。
写作不单单是作家的专属,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写作了解自己,用笔表达喜悦和疼痛。
还犹豫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加入写作的行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