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平凡的世界》
我是在陕北延安学习的第三天,才得知路遥墓址位于我住所的不远处。
路遥墓并不是此程教学点之一,却让我内心升起了一丝激动和惊喜,如同即将面见故友——我在初中时候就开始接触《平凡的世界》《人生》等,如此说来,果真能算是老友了。我渴望抽时间去寻一寻路遥的墓、看一看这个来自这片深沉的土地,用文字至今感动着黄土地的男人。
7月12日,学习结束后已是傍晚时分,天色不早,我便抓紧动身前往。之前跟学校的学生咨询过,大致知道方位,径直顺着一条被人踩踏出的小路向山上走去。小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没有路灯,感觉天气暗了下来,还有了冷意。途中遇到一石碑,上书“文汇山”。继续前行,拐几个小弯,只约十五分钟行程后,眼前出现一块空地。这块不大的空地,便是路遥的墓地所在了。我的心里也出现了一块空地。
路遥墓呈半球形,像一个倒扣着的粗硕的瓷碗。墓碑上没有文字说明,只有前面一方石头,题字“路遥之墓”,其中,“遥”字拉得很长——我想到一个词“此消彼长”。路遥墓后有一面高大的石壁,上面镶嵌着一尊孺子牛的浮雕和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名言。落日余晖,夕阳映红了西天的晚霞,这句话也被映成了金色。
墓碑上,路遥的头像雕刻肃穆冷静,向南瞥望,我想到了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墓志铭,“冷眼一瞥,生与死,骑者,且赶路。”我也从此处向南而望,可俯瞰延安大学,远处浑黄的几近干涸的延河水缓缓东流。极目处,是远处绿色屏障一般的凤凰山,伸向远方,延伸到陕北大山的苍茫里。
此时,雨后的天气闷热而潮湿,不见太阳,天空低沉,没散去的云朵阴沉厚重,像紧蹙的眉头,酝酿着下一场的泪雨滂沱。四周无人,树木疯长,几乎遮掩了来时的小道。周围寂静,蚊虫嗡嗡作响,百千夏蝉隐匿四周,聒噪群鸣。还有野狗几只,在丛生的杂草中窸窸窣窣,对我眈眈而视。
我静立在路遥的头像雕刻前,感觉时间漫长无比,又觉得时间如流水般飞逝。我逃离了不远处城市的喧嚣,却听闻到了自己内心的尖叫,整个人无比坦荡和从容,底气十足、自信满满的与他对视,同立于这平凡的天地之间。
——一个足够睿智豁达的人,是不会计较别人的突兀冒昧和无意冒犯,也会包容理解一个后生的无知和自负。
我是先读《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后读《平凡的世界》《姐姐》,最后是《早晨从中午开始》。至今都忘不了孜孜不倦的蚕食那些文字,在路遥笔下的世界不可自拔的感觉。尤其是《早晨从中午开始》,让我震撼,折服于他为了目的而无倦无终地颠沛流离。同样生长在西北黄土地上的我,感受着那炽烈、温情、友好、质朴的浓烈的激情,感受一次次心灵的震颤和悸动,同悲或同喜,同怒亦或同怨。
如若他不是路遥,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用文字浸润、感动这片失衡的黄土地的作家,一个也算有点名气的“大人物”,我是毫无胆量和念想来此间的,也是没有任何想法要来的——估计大多人跟我一样的心态吧。因为即使是自己亲人的墓地,如若让我只身前往,伫立片刻,我大概也是要思量二三,积蓄些许勇气才可以的。而这跟我对已亡人的思念和敬重毫无关系。
两抔黄土一高岗,是伟人和凡人共有的归宿啊!只是平凡世界中的我们,有些人走向了平凡,有些人走向了平庸。
我敬畏这墓地下沉眠的人,就如同我敬畏生死,敬畏周遭这平凡的世界,敬畏日月星辰和世间万物,敬畏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人。——这种人,应该如同路遥所说,“把辛勤的耕作当做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依旧心平气和的耕耘。”
太阳西沉,带走了昏黄的晚霞和飞鸟,也带走了一个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这块空地依然寂静。墓前的石桌上,静静地躺着一束枯萎的山菊和十几根凌乱的香烟。
下山的路上,我想起了史铁生。这位与路遥同在陕北插过队的作家,写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他在笔下《算命》里写到,“虽万里君未死也,唯一路尔可行之。”
——戊戌狗年入伏日,于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