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看到一条微博,标题实在太引人注目了“阻止男性青年女性化,注重培养阳刚之气”
我没有点进去看内容,看到这个标题,我觉得有点好笑。我一直觉得,每个人生,都是一部电影,我们自己写剧本、选择参演人员、剪辑、制作最后交出一部完美的作品,一部好电影,怎么会去定义角色呢。
我不知道这里的“男性青年女性化”想传递的是什么,这个“女性化”又是指什么。从古至今,性别是个永恒的话题,从原始的母系社会,到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进步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男女平等观念已普及全世界,性别已经只是生理结构的区别,
我喜欢看红楼,里面的每一个人物角色都栩栩如生,大家闺秀、千金小姐、掌事的太太、管事的老妪、通房丫头、粗使丫鬟、车夫、乡下姥姥,男女老少都有,百人百样,我可以在身边找到每一个和角色相似的人,但绝对不相同,因为故事里的每一个角色个性太鲜明,尤其黛玉,可谓是非常典型的传统女性形象,模样俊俏、知书达礼、写的一手清秀的小楷,可生来体弱多病,我见我怜。
历史上还有另外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替父从军的木兰,与黛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木兰就不是女性了嘛?相反,木兰是英雄、黛玉是敢爱敢恨的绛珠仙子、梅兰芳是京剧大师、金星是优秀的舞者,我们记住了Ta们传递给我们的精神,而不是性别。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性别的差异上天留给人类的奇妙能力,个性才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美好。
我大学的时候,宿舍的饮用水,都是一个大叔送的,没水了只需要去登记簿上写下宿舍号,大叔就会把水送到宿舍并帮我们上好,他要送一整个南苑十多栋宿舍楼,有时候登记了许久,水也没有送上来,昆明天气尤为干燥,像我这种从潮湿的地方过去的人,一天不喝水就会流鼻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愿意等或者跑去小卖部买一瓶矿泉水先喝着,可是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大叔一天要送上百桶水,宿舍楼又没有电梯,得一桶一桶扛上抗下,没有人也不会有人会去责怪他,女孩子们开始自己下来抬水,有的宿舍几个人下来一起抬,有的宿舍轮流值班2个人下来抬一次,我们宿舍就是后者,10升的桶装水,2个人抬起来都很吃力,几乎每次都是抬上楼梯滚回宿舍的,时间久了,经常会看到一个人就下来把水扛回去了。都曾是家里娇生惯养的书生,没有人会想得到,自己还能干成这个活,不是因为大家力气有多大,也不是因为等不起那桶水,是因为这些女孩子善良又勇敢,班上的男生听说以后开玩笑说,我们班这么多女汉子,下次运动会肯定能拿拔河冠军。
如果说要阻止“男性青年女性化”,为什么没人阻止“女性青年汉子化”呢?很简单,因为没有人会想去抬那桶水,如果有人对我说,你看看你,抬那么大一桶水,一点女孩子的样子都没有,那我一定会对Ta说,那请你帮我抬上去呢,我一定不会这样说你的。
我参加过一场辩论赛,辩题是“人性本善”“人性本恶”,我一直觉得,人类天性残恶,婴儿时期开始,就开始无限的索取母亲的乳汁,满足自己。因此,我们的社会才会有法律,法律约束不了的事情,还有道德。在这两条标准下,自私的人类,对与自己不相关的事情,是冷漠的,能够引起共情的,一定也是自己经历过或者感受过的事情。一个人,于另一个人而言,如果没有丝毫相关,Ta就可以做一个冷漠看客,随意去评价别人是男性化还是女性化,尤其在信息时代,隔着网线,发言的成本实在太低,什么都可以说,也什么都敢说,因为不用负责任,通俗的说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所以为的自由,应该是在不违反法律,不违背道德的前提下,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修炼独一无二的人格,去丰富自己的人生,写下属于自己的独白。且不说“男性青年女性化”这个论题本身的错对,如果真的有那么一个人,他想要追求那样的自由,如果这个人、这件事情,它违法了,法律会追究责任,它违背道德了,道德会谴责,据我所知,现在没有这样的法律和道德。
那说阻止这件事情的人,如果你阻止的是你的孩子、你的家人、你的朋友,那我也没有立场来评判。对于他人,你们是站在什么立场呢?造物主吗?
我朋友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垃圾和罪犯可以与我们共存,与我们不同的人却不能被接受。我一直相信,每个人的眼睛都是有滤镜的,你想看到什么,就会看到什么,我喜欢蓝色,我的天空永远不会灰,我喜欢一个善良、正直、勇敢的人,那我管Ta高矮胖瘦是男是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