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以来,我们夫妻两人就始终和父母住在一起,长期过着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柴米油盐水电费从来不用考虑。特别是孩子出生后,父母更是忙前忙后,真不知道在照顾孩子上为我们这两个上班族减轻了多少负担,省去了多少烦恼。
但是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我们两代人在孩子的培养上不断出现的观念冲突让我意识到我让父母负担的越多,我在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上付出的时间越少,我就越会失去对孩子强化引导和教育的话语权。
在我妈面前,再先进的育儿理念,再严谨的科学理论,在她眼里都是浮云。她只相信她三十多年来的大胆实践,两个“优秀”的儿子就是她所有正确理论的实践结晶(有一种迷之自信,叫做这是我儿子)。你跟他讲感冒不要轻易打针吃药,这会产生抗生素耐药性,她说感冒会引起肺炎、扁桃体炎、肾炎等各种疾病。只要我们去上班,她就会主持大局,亲自带着宝宝去医院打针、开药。你跟她讲宝宝不吃饭,饿一次,就搞定。立好规矩,明确规则,之后家长要做的就是监督执行好规则,让他明白在吃饭这件事上大人是认真的,他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结果她总是挺身而出,拔刀相助,严正抗议,激烈控诉:“你是不是想把我孙子饿死”。所有让宝宝饿肚子的尝试,均以她亲自喂饭而最终宣告失败。此外,我们在其他某些细节上也存在不少明显的观念差异,但是每当我严肃的提出交流意见时,她总会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回答我:你们兄弟两个不就是我这么养大的吗,不是养得也很好吗?不是也挺出息吗?这样的回答,真是终极杀手锏,竟让我无言以对啊。
好在所有的矛盾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只要对他孙子有好处,我们都会彼此相互妥协,而且很多问题老妈都作出了巨大的让步。但是,总有一些观念在交流中虽能得到深度的认同,在日后的生活中却难以形成长期的实践。观念的改变毕竟不是来自于对道理的认同和理解,而是来自于对习惯的养成和坚持,否则就是昙花一现。
我跟她讲数字电视有那么多地方台,那么多节目,你不一定非要在晚上7:30以后看江西台,不一定非要看江西二套,非要看晚间800里那些演不完的鸡毛蒜皮和不停抱怨的家长里短,看都市剧场里的那些充满杀戮的二三流抗日神剧和充满人性丑恶、尔虞我诈的豪门恩怨。因为,从宝宝7:30到9:00左右上床休息,这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是全家人在客厅和宝宝交流互动的最佳时机(7:30以前,到处都是动画片,其他时间我们又都在上班),有各种机会利用电视节目进行寓教于乐。各种文化类节目,科普、诗词、历史、自然、歌曲、舞蹈,只要你愿意看,你就可以看,实在不行看看当代生活片,也总比都市剧场格局大吧(原谅我这么鄙视江西台)。这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天一个半小时,一年就是547.5个小时,这是他一天天的成长积淀啊。这样宝贵的成长阵地,怎么能够这么轻易放弃。可是,我一说,她就改。我不说,她就忘。
慢慢的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出现,与其说是我们两代人在育儿观念上的差异,不如说是我们两代人在人生追求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与老妈的教育水平有关,与她的人生格局有关,但更与她人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对一个年满60的老人来说,从容的在江西二套的无聊时光里慢慢老去,已经成为她日常生活的一大乐趣,这是她的习惯,也是她当下的追求,更是她60多年来积淀在思维底层的价值观体现。我既没有理由逼她改变,更没有能力实现改变。
所以,别再抱怨父母在育儿观念上的差异了,你没看到在许多观念差异的背后,是难以改变的不同年龄阶段人生追求的差异。要抱怨就抱怨为什么我们自己没有能力亲自带孩子。
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吧。比如,再忙带孩子这事,最好还是自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