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这已是加入baby组织的"一起成长49天"活动的第二周,坐在书桌前看着这一周自己输出的文章,有些欣喜也有些惆怅。
回顾自己第二周的写作过程,好几次打开电脑手指按着键盘,却不知应该书写些什么,目光注视着右上角的时间,看着它一点点的流逝,却又无可奈何。为了找到一个突破点,有时打开"得到"App,快速浏览着订阅栏目的各个主题,期待获得一个灵感启发点,以便我洋洋洒洒地将憋屈的无措抒发出来。可是,“哎!”不得不苦笑一番,往往事与愿违。好似我越心急越这突破点就是要躲着我。无奈,最终思索许久,还是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人物,硬生生凑出一篇文章,其实,如果是单纯的写日记,我倒不会有这些烦恼。因为每每写日记时,我更像是在自我反省,写着写着就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开始絮絮叨叨的指出自己各种不足,所以倒不需思考字数,但是这日记便只能自我欣赏了。平日里习惯了曾经的日记模式,突然地转变成能给他人阅读的文章,我还需得不断逼迫自己多加思索与输出呀!这样说起来,还是自己的视角太狭窄,视野不够开阔。
当然,随着我在看着这两周的文章输出时,心中还是有些欣慰,毕竟多少还是有一些收获。首先,我发现自己在书写着脑海中熟悉的人物时,已存的回忆匣子会很自然转换成文字表达出来,因而可以完全不用顾及输出的文字是多少。而对于自己刚学习到的或者实践的知识,再转换成文字时则需要自己在脑海里打磨一番,而这再次的打磨输出也使得自己的对新知印象进一步加深。其次,这一周的输出相对于上一周来说,在字数上有了提升,基本保持着同一水平。除了最后那篇回忆初中老师的往昔。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的一周里,我依然希望自己在输出的字数上能与这一周保持一致,同时希望在写作内容自己能再多元化一些,争取找到一个有效突破点,进一步打开自己的写作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