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有个同事问我:“你32岁了!”
我愣了一下,问这个干嘛?
他接着说:“人到了32岁都有自己的工作方法。”
我想了想我的工作方法是什么呢?很惭愧,好像也没有什么工作方法。就说道:“你认为我32岁了,有自己工作方法,那是因为你还没到32岁,等你到了32岁,你就知道有个屁的工作方法。该怎样还怎样。”
我突然想到,我小的时候总觉得父亲很厉害,他每天都很开心,他会讲故事,会制作玩具,不管什么事情他都能解决,就像超人一样无所不能。
但是等我当了父亲后,才知道父亲也是个凡人,父亲有自己的苦恼,父亲也很迷茫,也有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
这些让我也明白了一些道理。
能力和年龄没有关系
29岁时没有自己的工作方法,30岁了还没有,31岁依然没有,难道过了31岁,轰的一下,突然就有了自己的工作方法,这是妄想。
人是有时候会突然顿悟,明白很多东西。但这是建立在不断的积累之上的,就像无数滴水融和在一起形成大海,但没有人知道是加入了那一滴水才成为大海的,跟年龄关系不大。
能力是随着不断学习而增长,不是随着年龄而增长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30多岁才有的能力,别人二十多岁就有了。
能力和年龄没有关系,我们总觉的年长的人比我们懂得多,所以总是向他们请教生活或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把他们的答案当做真理,但是当有更年轻的人向你请教问题的时候,你会一脸懵逼的胡诌个答案给他,这时你就没想过那个年长的人,他就没有胡诌个答案给你?
30岁和20岁之间没有分割线
有些人总妄想着等过了30岁我就努力工作,成家立业。但是等到发现要努力工作的时候,已经30好几了,他都忘了什么时候过了30岁。
从29岁的最后一秒到30岁的第一秒,和一生中的其他一秒又有什么不同呢。那一秒不会像魔法一样赋予你任何能力。
不光是年龄没有分割线,工作也是。有人说我从下一份工作就开始努力工作,改善同事关系。但是真正换了工作之后,该偷懒还是偷懒,该处理不好同事之间的关系还是处理不好同事之间的关系。能不能努力工作是习惯和工作态度的问题,能不能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问题,这些跟换不换工作没关系。
屁股决定脑袋
隋朝末年,杨玄感起兵造反,他的好友李密前来投奔,为他献上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打刚刚在辽东前线战败的隋炀帝。李密觉得,隋炀帝刚刚打了败仗,士气低落,军心不稳,没准就可以直接干掉。
中策,去打长安,长安战略位置好,而且长安兵力空虚。说不定能够轻易的打下长安。
下策,就近打洛阳,但是李密觉得洛阳兵力雄厚,粮草充足,不一定能打下来。
果然,杨玄感选了下策,攻打洛阳,不久就被剿灭了。而李密由于建议没得到采纳负气去了逃到了瓦岗寨。李密在瓦岗寨当了寨主,有人也向李密献策:
上策,西入关中,攻打长安,占领战略要地。
下策,就近攻打洛阳,但同样洛阳兵力雄厚,粮草充足,不一定能打下来。
果然,李密也选了下策,攻打洛阳,不久也败了。
李密不是不知道打洛阳是下策,但还是要选下策,是因为李密带领的部下都是山东人,他连洛阳都没有打下来,那些部下怎么肯跟他去打更远的长安呢。这也是杨玄感选下策的原因,杨玄感起兵带领的是河南黎阳的八千船民,这些人造反只是为了讨口饭吃,有怎么会背井离乡,跟他远征它方呢,所以就近攻打洛阳,万一赢了,就能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再做打算。
站在不同位置有不同的顾虑。
曾经总是吐槽领导是多么的傻逼,等成了领导才明白,那是多方权衡下的最优解,不是某个人的最优解。这就是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
无戒365挑战营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