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时间,老是觉得儿子就像个杠精,任何事你说什么他都要嗯嗯啊啊地不情愿,也不行动,结果是我火冒三丈,命令,吼叫……最后自然而然两败俱伤。儿子哭哭啼啼不情愿地顺从,而我血压飙升,还满腔失落和绝望。
我开始了反思,并且做出一些改变。就用一些小例子来记录一下吧!
首先,我尽可能地将期望降低,以此来减少焦虑,迈出这一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养育的眼光放得长远,举个例,今天父亲节,即便是儿子还有听写没有完成,我也选择带着孩子外公出门逛街买礼物(以往的话儿子的学习大过天),儿子问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节日呢?我解释说任何一个节日,都有他的意义,而共同点是提醒我们要学会感恩。
还有就是放手。儿子不想按时做作业,真的是能瞬间从母慈子孝秒变鸡飞狗跳。我在几次尝试和他事先做约定,事后给予鼓励后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然后我选择把作业还给孩子,我征求他的意见:你作业还做吗?你的听写需要我的帮助吗?他说想第二天早上起来再做,让我七点准时叫他起床,并且还请我提醒他收拾书包。好吧,我全都答应了,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不是吗,为什么我偏偏要大手大脚去包揽无遗呢?
第三个改变是接纳和尊重。昨日喜玺忽然发现自己的超轻粘土被妹妹搞了破坏,顿时情绪失控,躺在床上怒吼,还一边念妹妹好烦,接着主动提出需要去冷静一下,方式是看动画片,我其实有点无语,担心他是为了看电视不做作业而这样说的,我问他五分钟够吗,他耿直地说够了。就这样,五分钟之后由我帮助他关掉了电视机,即便是他有满脸的不舍,也只能遵守约定。这一件事上我做到了接纳和共情他的情绪,并且尊重他的决定。
这些小小的改变皆只因一件事,感觉好才能做得好,而这里的感觉好不是孩子,而是我自己。我猛然领悟到,当挑战发生,最先做的是倾听和抚慰自己,设身处地地理解自己,只有让自己感觉好,才能平和地采用正面的方式去处理和孩子的矛盾。就像书里写的:我若安好,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