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6班 谭海琳
项羽陷入绝境,乌江自刎,世人感慨万分,认为他当时本可以渡江,可是自己却放弃了,以无言面对江东父老,是天要亡他的任性理由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不妨试想一下,如果当时处于如此状况的人是刘邦,他会自刎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那为什么呢?
从出身来看,刘邦和项羽的身份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项羽他出身贵族,才气过人,年轻时既不学文也不学武,要学就学最强的“万人敌”,但没学多久就又放弃了,可就这样一个没看过几本兵书的人,生平数战仅一负而且多次创造以少胜多的奇迹,可见他必有自己独特的用兵技巧,他的兵术不拘于形式变化多端,常打的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大男孩有着独属于自己的骄傲与自尊。
他的家族落魄,在和叔父颠沛流离的生涯中,他肯定听到了不少关于家族如何被秦国灭亡的悲痛故事,他的内心一定非常渴望重振国家,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熏陶长大成人,造成他先天就对秦国有着深仇大恨。如果一定要和自己的仇人们建立良好关系才能得到王的位置,那他宁愿不称王,他称霸。他的爷爷楚国大将项燕死在了秦军手中,叔父项梁后来也被秦军所杀,亲人的离去使得他被复仇蒙蔽了双眼,他和秦国的仇恨已经不共戴天,这也是为什么他一攻入到咸阳城就大开杀戒,杀光了羸政的后代,还一把火烧了秦宫三个月的原因,这样一个被上天宠坏的大男孩,在国恨家仇前,不会也不愿意在意世俗的眼光,他红了眼,泄了愤,却也落下一个烧杀抢掠的罪名,失了民心。
而刘邦就像个耍无赖的小混混,平民出身的他哪有这么多的顾虑,从他起事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身上带着的市井气,非常的圆滑,懂得为人处世,比如说韩信问刘邦要王时,刘邦不想给怕韩信谋反,可当陈平踢了他一脚,他立即改口封韩信为齐王,可见对他来说,根本不在乎面子,他只想当皇帝,只要最后的目的达到了,那中间的过程有什么重要的呢?成功哪管他什么阴招明招,只要不死那都是胜利。他在打江山的时候,什么钱财物都是废品,甚至跑路的时候也可以把老婆孩子丢下,只为减轻重量,项羽把刘邦父亲抓了,威胁要煮了,刘邦嘻嘻哈哈地还让项羽分他一点汤。鸿门宴上,刘邦嘱托张良,让他估摸着自己到军中了,才可进去谢罪。可见在刘邦心中,其他都是浮云,而自己的性命至高无上。
项羽之所以失去了很多人才,是因为他不信任他们。他在灭秦中获得了大量财物,可是他从来不给下属,这种短视的行为,使得他手下高人纷纷离他而去,这样一个内心警惕心极高极缺安全感的人,又如何会信任一个素未谋面的船夫呢?从他鸿门宴放走刘邦一事,可以看出他非常刚正,不喜欢玩阴谋诡计,又从他不愿咸阳称帝要衣锦还乡中体会到他对家乡深深的眷恋,所以他不愿再渡江去招兵买马重整旗鼓了,因为那又势必是一场杀戮,他不愿再将祸事殃及江东父老,既然这场仗已经注定失败,那就放弃所谓的垂死挣扎吧,这样一个英雄,宁可自己死也要还天下太平,引后人称赞。
而反观刘邦,在绝境中,谁说的话他都听,所以必定会上那艘逃命的船,如果被抓住,那就投降好了,只要人在就能东山再起。他也不会去考虑其他人,他的身上更没有项羽那种“义”,所以他也没有理由不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