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是90后。当他和他的朋友们围绕“苟且”在发表感慨时,我躲在旁边看着,心里想对孩子说,你妈也年轻过,你妈也曾“苟且”。
我还记得那无数次搬家,为租一间距离近但狭小且贵的房子还是租一件距离远但宽敞且便宜的房子犹豫好几天,在孩子小学5年级买房稳定下来前住遍了这个城市的各个城区。
我还记得在选择工作时,在为“苟且”而工作还是为“诗和远方”而工作苦恼万分,最后终于选择了“苟且”时,内心凄凉。因为妈妈也曾年轻过,也曾是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姑娘。
人大多是从“苟且”中过来的,除非他是衔玉而生。妈妈不羡慕那些衔玉而生的,他们没有“苟且”的经历,最后还不是落得“一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该学的课程,老天很难让他落下,早学习,早结业。
“苟且”是一种历练。孩子,假如你能从“苟且”中发现自己,磨练自己,你将拥有观己识人的智慧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苟且”是敌人也是老师,一般人都要和他“拉锯”很久呢,“拉锯”的结果因人而异。
妈妈年轻时也有一帮谈论“眼前的苟且”和“诗和远方”的朋友。有些人坚持“诗和远方”,现在小有成就;有些人选择“苟且”,但一边骂着“苟且”一边继续过着“苟且”的生活。
妈妈的一帮朋友都够努力,他们现在慨叹的“苟且”不是生活条件的艰辛,而是精神状态与当初的理想相差很远。有趣的是,坚持“诗和远方”的,也并不能避免“苟且”,选择“苟且”的,也没有放弃“诗和远方”。
大家共同的感受是:没有“苟且”,就无法追求“诗和远方”;没有“诗和远方”,就无法支撑自己度过“苟且”的日子。
90后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作为妈妈,看到孩子的成长是很欣慰的。孩子知道自己的生活要靠自己打拼,自己的责任自己扛着,关心妈妈不愿意让妈妈担忧,这都是令妈妈自豪的好孩子的想法。
看到孩子关于“苟且”的议论,妈妈并不想说太多。因为以妈妈从年轻时走过来的经验看,生活必须亲身体会。道理藏在脚踏实地的奋斗里,没有自己的真切感受,别人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
妈妈想告诉孩子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对于现在还年轻的你是这样,对妈妈也是这样。妈妈虽然在孩子的眼中看是“老了”,但“老”也是人生的一段。每一段都有每一段的使命,“老”并不意味着需要孩子的照料。
妈妈当初选择了“苟且”,但是心中从未忘记“诗和远方”。在“苟且”的生活里,妈妈给自己留了一方净土,在退休后,妈妈要全力追求“诗和远方”了。
成长是人终其一生都要做的事情。现在孩子长大了,作为母亲和孩子的养教关系可以说已告一段落,但是作为独立的人,在成长的事情上,妈妈和孩子是平等的。
妈妈要像你一样努力,继续在人生路上求索。除了养育和反哺的伦理关系,我们能像朋友一样,从彼此身上感到温暖、智慧和力量,那是更重要的。你同意吗?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3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