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谈语文教学的训练观
一意图明确
训练什么?意图是提高学生哪方面能力?
二指向清楚
必须让学生得到明确的指令
三强度适宜
适宜就是稍微高于现有的能力和水平
四,方式适当
听说读写要根据文章具体情况定
五处理好训练和文本的关系
之二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老师的学习过程
就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应该首先有一个阅读,体验,感知,赏析,评价的过程。要首先接触文本,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和编者对话,甚至要和背景时代对话,形成自己的见解,发现问题和困惑,然后借助资料,教参深化认识,解决困惑,形成独到见解。阅读要尽可能在完全陌生的状态下完成,感知比较真实的体验。形成个性化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才能设计教案,从学生需要出发,有效组织课堂,课堂教学才有个性有创意。
所以老师一定不要依赖他人现成的教案来上课,这样是不利用成长的,尤其是年轻老师。
就作文教学而言,老师要坚持写作实践,有丰富的写作体会,能够感知认识写作规律,掌握一些写作知识和方法,对写作过程有真切的把握,这样才可能有效指导学生,准确评价和有针对性评讲。
之三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一点题外话:
那天和张伟校长微信里简单聊几句,张校长说,有时间请你来给我们学校上课,你的语文教的很好。
我竟然一下子惭愧了。是,年轻那会整天上课,这课那课不知道得上了多少课。
我唯一感到幸运的是,我每次上课必须是自己亲自备课,即便是需要人指导也得是备课之前,我自己熟悉了文本之后。第二感到庆幸的是没有多次试讲的习惯,顶多讲一次,多讲了一定就没有激情再上。
也没有上出啥好课,到现在不敢说会上课,却是也快一辈子了。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很多人上过一些课后就觉得已经把握了课堂的脉搏和规律,真的是这样吗?
你来看——
1你的课堂有没有保证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过程?
2:你是不是在匆匆的讲,匆匆的问,匆匆的搞活动?
3:你有没有尊重学生的体验,感受,认识,为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
4:你是不是刻意的在追求一种所谓的合作和交流?
5:你有没有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你设计的问题是不是有价值?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维?
……
还有太多,所以我说谁要敢于研究课堂真的是让人佩服的,要敢说会上课就得敬仰了。
之四
语文学习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语文学习,学生要学会什么?
一,语文积累不断丰富
不只是语言知识,语法知识,文体知识的积累,还有思想感情的积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思想更敏锐,深刻,感情更丰富细腻。
二,让学生逐渐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语文学习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词句的揣摩,语言的品味,文意的理解,篇章的把握,方法的借鉴,问题的分析,都有规律,老师的任务是让学生把握这些规律,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三,让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不断增强。语言应用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不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认识能力紧密相关,而这两种能力是隐形的,这就需要老师智慧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独立思考,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高度,我认为读写最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尤其是写作是训练学生语文思维的最好手段。
(书本学习加自己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