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纯粹些,很难吗?

别总是抱怨别人贩卖焦虑了,做自己就好。

01.

不知不觉就已经大三了,我自然地被卷入了考研的大潮里。

可是前几天因为选专业的事情,和爸妈大吵了一架。饭桌上,我提起想跨专业学社会学,他们气的摔下筷子,死活不同意。

在他们眼里,经济学能维持生存,光鲜亮丽,社会学就是被人鄙夷的冷门学科,没有前途。

我争论不过,跑进房间锁上门,只抱着双膝沉沉的发着呆。窗外的天阴阴的,风敲打着树干发出猛烈的咆哮。我关上窗,把身体蜷缩着,想快点睡着,忘掉刚才的一切。

在梦里,我的身子轻飘飘的,俯身看到了街道上面色匆匆的人,看到了城市里晃眼的霓虹灯,看到了地铁、高中。

我的梦突然不再轻灵,变得很沉重,很疲惫。我恶心的不停呕吐,惶惑的记忆叠加而来,堆积在心里沉得要命。

高中的时候,为了提高成绩把自己锁在屋子里,拼命刷题、背书,直到两眼发黑,头脑眩晕;

临近高考的时候,每次一走进教室,就感觉气氛沉闷的很,像致命的毒药让我害怕的不敢走进,急切的跑到学校外小小的公园里,才能自由的喘口气;

高考完,爸妈、老师逼着我放弃喜欢的文学,选了经济学……

02.

好像从小到大,我总是默默的忍受着,和世俗的要求靠近,和自己热爱的东西渐行渐远。

但是慢慢的,精神好像分裂成了两个小人。一个很乖巧,很听话,活在别人的目光里,另一个叛逆,压抑,总是在黑夜里不停的叹气。

进入大学,其实就像半只脚踏入了混乱的熔炉。我们让自己成为锻造出来的复制品,模仿别人走过的路,习过的知识。

少年之后心里那份模模糊糊的喜欢被压进了箱底,看不见踪影了。

记得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女孩,头发蓬松,穿着简单。她总是上课走神,不写作业,考试还经常交白卷。

但有一天,路上偶遇她时,只见她在捡落叶,黄叶纷呈,飘散于空,她置身其中一副陶醉的表情。突然隐隐的羡慕,她身上好像有种纯粹和干净的味道。

后来,假期自习的时候,她独自搬一个小凳子躲在走廊听歌,写随笔,纸业散乱的到处都是,她愉悦的勾着书上的文字,侧头冥想,又突然在日记本上奋笔疾书,她有自己的天堂,那是一个旁若无人的世界。

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容易被这种人所吸引。他们不按着正常的轨道走,也许可能面临暂时的颠沛流离,世俗嘲讽,但他们活的很欢脱,并且坚定的知道自己热爱什么,需要什么。

03.

这种压抑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好久。但我心存着些许侥幸般,开始有目的的去翻阅社会学类的书籍。

我看了《菊与刀》《乡土中国》等在社会学界有名的著作,轻舞在各方文化的世界里,如饥似渴的汲取着知识,越看越入迷,简直无法停下来。

我审视自己这种痴迷的状态,突然迟疑了。

我想起来自己啃经济学大部头的抑郁烦躁,写结课论文的慌张无奈,我在想,我真的要把我的未来交给这个我从未喜爱过的东西么?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纯粹的追求热爱之物的时候,选择了屈服世俗呢?

我们在一开始选择的时候,本就没有想过要取得什么成就,我们只是被人潮拥挤,不愿花费力气去反抗。

从心里,我们已经接受了也许可能一辈子庸庸碌碌,仅能果腹的事实,却不敢冒着风险去走另一条可能皆大欢喜也可能一败涂地的路。

我们自以为自己很脆弱,无力和社会的齿轮抗衡。

04.

我认识一个创业六年的朋友,他读的是三本学校,偶然的机会走入广告策划的行业,如今月入两万。

当时没有人支持他创业,都打击他,嘲讽他,可他义无反顾的坚持下去了。

一开始资金不够,一个人身兼多职,烈阳底下穿着西装骑三轮车去送货,笑脸相迎还可能遭到无缘由的排斥。

可他内心很充盈,他喜欢那份追求理想的纯粹感。他虚心的讨教,每天有毅力的吸收新知识,并且不断提高自己和人相处的能力。他的事业越做越大,后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和十几名员工。

原来,当你有必胜的信念和强大的力量时,你会觉得社会的齿轮不再逆着你的方向转动,整个世界都在帮你,都在推动你前进。

相反,如果你自己都否认自己的决定,你会觉得所有人都不支持你,都在反对你,久而久之,你黯然地放弃了。从一开始,你就输了。

05.

生活中,如果深感窒息和疲惫,觉得自己妥协了太多太多,已经嗅不到让自己愉悦的芬芳,请想想,此时的你,还有内心的一份纯粹么?

生命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浪费在喜怒哀乐的体验里。

所以呀,我也要继续去看我的社会学著作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