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中风后的第十年,为什么更要格外重视纳豆激酶的摄入?


最近有很多人出于各种原因问我,是不是要长期乃至终身服用富含NSKSD纳豆激酶的日本纳豆制品。


今天我就看到的一组临床研究数据做一次集中回答。


本月中旬,一项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临床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预期寿命较一般人群大约缩短5.5岁。


相比5.5岁预期寿命的缩短,我其实更在意其中的另一组数据。




在这项耗时10年,共计纳入313162例因首次脑卒中发作住院的成年患者的临床研究,还得出了除预期寿命大约缩短5.5岁之外的另一组数据。


该数据指出,中风初次发作患者在其后的3个月、1年、5年和10年这四个时间节点的脑卒中总复发率(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分别为7.8%、11%、19.8%和26.8%。


相比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血脑性卒中患者复发及死亡风险分别增加63%和102%。102%什么概念?那意味着用必死无疑来形容都还稍嫌不够啊!


好在出血脑性卒中在整个脑卒中的占比也就20%左右。


 至于70-80%的复发率就有点危言耸听了,不足采信 | 图片来源:网络



因为该项研究的主要目在于揭露脑卒中对预期寿命的影响,所以并未就高复发率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


但就我个人分析而言,其高发尤其是第10年复发率之所以高达26.8%,无非三大原因。


其中前两个可用时间跨度长进行高度总结。


正因为时间跨度长,一来放松了对脑卒中的警惕;二来各种预防措施也执行得不规律、不到位、不坚决



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则在动脉硬化的动态进展进程。


动脉一旦踏上了硬化的不归路,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只能缓解进展的步伐而无法使其停滞,至于逆转更是天方夜谭。


然而,步伐再慢,10年后依然会由量变转为质变。更何况,年岁越大,其它可诱发中风的非心血管系统的疾病的发病率也会越来越高。


比如骨折、比如肺部感染,再比如便秘。在这些综合因素的作用下,第10年的高复发率便不可避免!



 很多中风患者之所以被发现于卫生间,就是便秘惹的祸 | 图片来源:tuchong


3个月、1年、5年、10年这四个时间节点,不光脑卒中的复发率高,其致残、致死率因为整体健康状况的下降也越来越高。


诚如上文所言,出血脑性卒中患者不但二次复发风险增加,其死亡率更是同比增加了102%。


所以,纳豆激酶的摄入不仅仅在于不同程度的缓解脑卒中的口角歪斜、肢体偏瘫乃至血管性痴呆等后遗症(以及血压、抗凝)等,更在于预防脑卒中的二次及多次复发。


就这点而言,纳豆激酶不光要长期服用,还得格外重视3个月、1年、5年和第10年这四个时间节点期间的摄入。



当然还是那句话,这里所说的纳豆激酶,还是富含NSKSD纳豆激酶的日本纳豆制品。


其它的,请忽略!








参考资料:

[1] Long-Term Survival, Stroke Recurrence, and Life Expectancy After an Acute Stroke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From 2008–2017: A Population-Wide Cohort Study. Stroke, 14 Apr 202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