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方励的演讲,发现自己的三观竟然和方励出奇地一致。当然,我是后来才悟出来的“关于人要怎样过一生的话题”。
我想说的是我的大学是自己选择的,我的专业也是自己自作主张的。没什么原因,就是“感觉有点意思”。就为了这么一点意思,我就来到了这里。我总觉得这个世界似乎是只有你稍稍有了一点名气,你说的话才会有那么点儿含金量。要么是你做出来了一点什么可以用世俗观点评价的“事业”,或者可以用另一个词语替换“成功”。你说的话才似乎是什么真理。而无数狗血人物就是这么来影响人们的,比如马云。
所以我就决定要那么一直特立独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哈,我喜欢,你能拿我怎么样?
当然要做到特立独行需要勇气和行动力,我当然还缺了一点点。但那又怎样,我总会找到同盟者的,不是么。
当时想去部队参军。我没做成,因为我怕晒黑了,我也爱美。所以索性我就找了一个军人男朋友。
当身边好多朋友纠结要不要考研的时候,我在心里笑着:为什么不考呢?我耸耸肩。换一个地方和另外一群人玩啊。
有人会说你要考虑你的家庭,尤其你父母的期望。我笑了。记得从前有个很有名的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原话忘了,只记得是这样的意思——我们大多数人死在小时候。他指的是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按照父母的愿望来表现和生活。他们向我们灌输自以为正确的价值观,扼杀我们的叛逆和创造力。当然我并不理解这段话为对父母的批判,事实上怨不得他们。因为几乎全世界的父母都是这么做的。他们只是不够高明而已。
我想,我在很小的时候应该就死掉了。不过,后来我又复活了。我开始无比乐观,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只是还需要一点点勇气,才够做一个特立独行的叛逆者。
去上海住朋友家的时候有一个感悟。事实上我是一个特别喜欢观察和思考的人。感悟到什么呢?是家庭之间的教育和相处方式的差异。W的妈妈特别搞笑,她总是在家学着做饭店里吃过的各种菜肴,而每个伟大创作的第一个成果总是惨不忍睹,女儿们不停埋怨她,但她还是乐此不疲。我喜欢这一股儿创造力。世博会那一年他们一家去世博园玩的时候,原本有经验的叔叔告诉他们应该先去看什么什么馆,什么馆什么时间人比较少,他们也都烂熟于心。不料妈妈特别好奇,看见中国馆门前好多人,一个伸头被挤进队伍中了,结果愣是活生生排了9个小时的队。W妈妈总是有着无穷无穷的好奇心,她报班学推拿按摩,去美容院工作,最近在做月嫂。看到她的学习笔记,我也是小小地佩服了她一把。那几天她总是在我们还没起床的时候就爬起来看母婴护理的书。她似乎隔一段时间会换一份工作,而每一份工作之前都做好了准备工作。其实我很欣赏这种生活方式。很喜欢W妈妈。
在火车上接触到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一方面为荷西与三毛的爱情动容,另一方面感叹这个小小的总是称呼自己为女子的柔弱而又倔强的人儿。她是多么勇敢,多么聪明!就那么几个小时,她真真切切活在我的记忆里面了。(从前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不看三毛的书,所以对她印象里也只是一个很模糊的撒哈拉。)
再后来是方励的经历和那篇演讲《谢谢你让我上场》。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再是一个口号了吧?我缺的勇气,我想,我总会找到的,沙漠里那个倔强的人儿,有一天,我也会佩服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