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反脆弱》,目前完成了第一章,有四点印象深刻:1.毒物兴奋效应;2.过度反应;3.压力的刺激频率;4.必须脆弱。
1. 毒物兴奋效应
毒物兴奋效应是指小剂量的有害物质实际上会有利于健康,比如接种疫苗。
如果你每天摄入少量的有毒物质,你的系统内部进化机制,使坏的弱的蛋白细胞被更强壮也更年轻的细胞所取代,而更强壮的细胞将会逃过一劫。
限制卡路里的摄入量,能够激发身体的反应,带来诸多益处。因为长期摄入过量食物剥夺了人类的饥饿压力源,可能阻止人类身体发挥其潜力,而毒物兴奋效应(偶尔的限制热量摄入)可以重建人类饥饱的自然剂量。
饥饿的时候,坏的蛋白质将首先被分解,并通过你自己的身体再生,这叫做细胞自噬。这是一个纯粹的进化过程,自然选择、优胜劣汰。
一旦被剥夺了摄取毒物的权力,我们将变得脆弱,强韧化的道路始于一点点的伤害。
2. 过度反应
过度反应是指在受到压力或刺激后,不仅能适应还能有超常表现。
比如创伤后成长,在受到伤害后重新振作并超越自己;
越繁忙的人越能快速完成额外的事情,因为一旦忙起来,在其他任务上也更为积极;
在演讲时降低音量,让观众努力才能听清楚,这有助于观众切换到积极的思维模式。
没有压力,就不可能有过度反应,过度反应能提高我们的反脆弱性。
3. 压力的刺激频率
人类在急性刺激下会比在慢性刺激下表现得更出色,尤其是在急性刺激后给与较长的恢复期。
这样的压力预源比一个温和但连续不断的压力源更有益,比如按揭贷款、考试压力、繁琐事务等,这是文明带来的压力,有害身体健康,像水刑一样,不给你任何喘息的机会。
4. 必须脆弱
天然有机体是由多个子单元组成的:
1.为了其他单元或整体的利益,有必要牺牲某些脆弱的单元;2.一个系统内部的某些部分必须是脆弱的,这样才能使整个系统反脆弱;
冷酷无情便是进步的引擎,承认这一点可能会让你感到沮丧。
系统不喜欢个体是反脆弱的,而希望它是脆弱的。这有点反直觉,如果个体是强大的,那系统岂不就更强大了?但个体怎么才能强大?
第一种方式:它需要每次在随机性到来时都能做出合适的反应,所以预试应是有必要的,因为在随机事件发生时已经来不及了,所以也就是得能预测未来。但随机就是随机,未来也终究无法预测,所以,不会存在不死的永生体。
既然不存在永生体,那系统就得用另一种办法来使自己反脆弱。
这就是让单元进行竞争,通过环境的随机性尽量让优质的单元存活,通过突变的随机性让提高物种的适应力。
所以,进化是喜欢随机、不确定、混乱、压力的,它就是靠这些来提高整体的适应力的。
既然进化是喜欢不确定的,一个系统内部势必会有某些单元被淘汰。
遇到中年危机,也不用抱怨了,因为系统是自私的,为了整体的利益,它必定会支持更年轻的,更强的来取代脆弱的单元,这样它才能更强大更反脆弱。
我们要做的,是学会拥抱不确定性,甚至给自己找麻烦,不要让自己一成不变,墨守成规,谨小慎微,因为这样的物体最容易被淘汰。
比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要满足于现状,给自己找压力,遇到高频率的压力时,比如较大的危机,要利用好,因为这很有可能是激发我们过度反应最好机会,我们能获得大幅的成长。
所以,知道了进化的底层逻辑,我们就能相应的做出对策,让自己越来越反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