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我们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时候,肯定会想到并且会用到“教学相长”,以此来表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因为“学生的学”是能够促进“教师的教”的一些列活动,甚至我们可以说学生是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学习活动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肯定如此,因为二者之间都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但是“教学相长”这一术语是被误读的,甚至是被用错了的。
查阅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它的解释如下: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我用自己的话再理解一下这个词语的意思,“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不但让学生得到了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了提高”。这个解释也就是认可了现在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事实真是这样吗?
“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意思是:“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所以,““学”指学习知识,越学习越觉得自己知道得少,以此不断地学习;“教”是把学到的知识教给别人,在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理解的不到位或者没有学透,然后再去钻研。不断地“学”和不断地“教”相互结合,学问方能不断精进。
“教学相长”实乃是一个主体的两方面的活动,二者相互促进,而非两个主体的活动。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的“学”和教师的“教”是相互促进的。教师通过四年的师范学习,然后走上岗位,发现教学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在大学里并没有学到,知道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然后再不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学习,然后再教给学生,在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知识的理解不到位,或者不能很好地给学生讲明白,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进而研究。因此,教师的“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效果如何可以通过检测来实现,同样可以通过讲给其他人来检验,在讲给别人的时候,自己对这个问题就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如果不能讲明白,他就会想办法去研究。
我明白很多老师用“教学相长”表示自己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相比,我更愿意看到教师自己的“教““学”相长。
(文原创,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