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张信哲,不知现在的年轻人是否听过他的歌,《信仰》《爱如潮水》《过火》《宽容》《爱就一个字》《我是真的爱你》等等......九十年代时的张信哲真是风靡大陆,嗓音清澈干净,歌曲动情悱恻,犹如吟唱着一个美丽而忧伤的爱情故事,加上阿哲青涩纯真的形象,那时候的阿哲真的相当哇塞
九十年代后期,大陆市场因为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个圈,大陆从体制内逐渐转变思路,“下海”成了那个时代的热搜词。当然,随着市场的打开,文娱活动也迅猛的流入了民间,港台歌手和港台影片成了那个年代年轻人喜欢的主流。张信哲就是那个时期流行乐坛的一张名片---情歌王子!
相信现在还能跟我一样如数家珍的说出那时喜欢的歌或者明星的小伙伴,现在一定也感叹:擦~我也年轻过咉!
记得那时的我,十多岁年纪,戴着笨重的随身听骑着单车穿过开满油菜花的田野间,耳机里最大音量放着《哲选》专辑里的歌曲,一路漫无目的的狂奔,远处的青山,近处黄灿灿的花朵,没有一片云彩的湛蓝色天空,阳光穿透温柔的风迎面拂过,动情处我也高声呼唱着:
“怎么忍心怪你,犯了错,是我给你自由过了火.......”
现在想想那应该是青春期的梦境吧,虽然傻乎乎的,依然美好极了。
因为喜欢,所以阿哲早期的热歌我基本都会唱。校园内也成我一小撮一小撮的宣传对象,当然不止我喜欢,很多同学也都是阿哲的忠实听众。
记得有一天课间十分钟,我和同学戴着耳机沉浸在阿哲的歌里,忽然同学碰碰我说:
“喂~你看那个学长,像不像阿哲?”
我一看,嘿!果真七分像,于是我俩花痴样目不转睛的盯着那个远处不明所以的学长。
课间十分钟很短,感觉还没有看够,上课铃声就响起。于是每次的课间十分钟成了我期待的时刻。
做了贼总会被发现,终于有一天,那个学长不知是其他学长提醒了还是感受到背后有暗戳戳的目光跟踪,被他发现了!
“喂学长,你是几级几班的啊?”
“关你什么事?”
“哦,没有,我就问问,嘻嘻”
.............
“学长,你知道你长得像张信哲吗?”
学长一愣,有点不好意思
“没听说啊?怎么了?”
“嘿嘿,以后能跟你做朋友吗?”
“朋友?”
“你喜欢张信哲吗?你跟他长得真的还挺像欸!”
“学妹,麻烦你清醒点,再见!”
这算不算追星?以失败告终!
后来新生代的歌手层出,神仙打架的时代到来,感觉阿哲沉寂了很久,偶尔会有单曲打榜,但阿哲依然是我一听就沦陷的声音,就像王菲不再出专辑,但单曲一出依然乐坛躁动一样。
这两年阿哲终于出现了,带着他依旧清澈的声线再现乐坛,褪去青涩,现在的阿哲温暖略带调皮,时间赋予了我记忆里那抹昏黄色,也赋予了阿哲更具穿透力和攻击性的声音故事。
最后我想说:阿哲~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