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前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下子中国人都觉得倍儿有面子,正所谓有了一,二还会远吗?想当作家的人就多了起来,自认为有点文采的人也都跃跃欲试。
抓住灵感,落笔成文。勉强写了四百字,发现灵感有限。抓耳挠腮,苦思冥想,咬断笔头……然后才意识到,小说跟作文是不一样的。难道就这么放弃吗?不,作家之火已经在胸中熊熊燃烧,怎么能轻言放弃?于是多方查找,终于给自己定下了一条通往作家之路的规范。
首先,灵感谁都不是说有就有,取之不尽的,那么作为一个阅历无法和莫言前辈相比的菜鸟,如何能让自己思想更丰富一些?答曰:看书。博览群书,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人类的非人类的,和文学有关的和文学无关的……看着这么多自己没见过的资料,傻眼了。好,此路不通,再找一条;地上不能走,就改走水道。
第二,字数上不去,这个好办,上某某中文网,这上面的作品动不动就一百万字。如果能借鉴一下,东扯一条,西拉一块,也能凑个字数。看这个小说,有意思,想象力丰富,够YY,够爽快,够激情,够……,看着看着就入迷了,都忘了自己的初衷。等眼睛发酸了,这才发现,这里该有的不该有的,自己想到的和想不到的都有了。大神并不多,更多的是菜鸟,于是果断退出。
第三,想当作家,要有一颗忍得住寂寞的心,还要有一个合适的环境,于是找了一个黑房子,绝对的安静,每日粗茶淡饭,每当没灵感的时候就拔一根头发。(终于N天以后,大彻大悟,出家当和尚了,连剃度都不用。)前面的当个笑话,应该是终于面黄肌瘦,头发稀疏,放弃此路。
第四,不需要第四了。经过了这三项考验,也终于知道了自己不是个当作家的料。于是总结自己的经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似乎作家和坐家是分不开的。除了徐霞客和那些驴友在外面写日志,很多作家都是坐家做佳作,随着作家的年轻化,很多阅历比不上老作家的年轻作家,选择博览群书来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年轻作家大多数喜欢在某某中文网等小说网上踩点,因为这里面很多奇思妙想都可能成为自己的灵感来源。而一部小说,除了开头把自己新颖的创意拿出来之后,其他的都是用写作手法来弥补,主角模式那也是永恒不变的主流。也就是说,一个现代作家,你要是没法坐在家里在网上把这些东西都搞一搞,那你的创作之路就会变得很艰难。
最后,春节将至,出一上联以求下联。上联是作家坐家做佳作。如能绝对,不甚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