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会,是家乡人对一年一度正月十六举行的孝堂山庙会的俗称。
孝堂山庙会历史悠久,究竟起源于何时,由于旧志书上缺乏相关记录,确切时间已无从考证。通过古庙宇仆地的残碑断碣上不全的记录,可以了解到至少在明朝中叶,孝堂山庙会已有相当的规模。
作为一处历史悠久的传统香火庙会,孝堂山庙会能够坚持到今天绝不是偶然的。
孝里古镇地处泰山西北,黄河东岸,大道通衢,商贾来往不断。交通的方便,商贸的兴盛有效带动了古镇梵宇道观香火的鼎盛,甚至每个村在不同的季节都举行香火大会。除孝堂山十六会以外,其他影响比较大的有:大峰山正月十九峰云观庙会;东障二月初八奶奶庙会、四月十五药王庙会;广里三月十五、九月初九东岳天齐庙庙会;下巴胜利正月初九玉皇庙庙会。据说每家庙会都特色独具,赶会的人摩肩接踵,盛况空前。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有的庙会因经不起战火的炙烤而消亡,有的庙会因被时代运动冠以“封建残余”而扼杀。唯有以宣扬孝道为主题的孝堂山庙会虽历经诸多磨难的侵扰,顽强不屈、魅力不减,最终走到了今天。2024年12月19日,孝堂山庙会成功入选《山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民俗文化研究中的活化石。
旧时的孝堂山庙会会址位于孝堂山以西的抱厦周围,以抱厦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尤以抱厦向东通孝堂山这条商业街最为繁华。市场两边货摊儿衔接不断,直通孝堂山脚下。各村文娱高跷队伍敲锣打鼓也是沿着这条街道涌上孝堂山顶举行郭巨老爷参拜仪式和文艺汇演。
民间素有“穷集富庙”的说法。也就是说,人们平时赶集上店主要是以买卖交易为主。籴米粜粮,贩进卖出,针头线脑,赶个集匆匆忙忙购物就是为了日常生活消费,有点钱儿要细相着花,不可枉花一分。赶庙会呢,跟赶集就不一样了。这个时候什么都不用盘算,来到会上放开心情,刻着劲儿吃,尽情的玩儿就行了。可以说旧时赶庙会就是劳累大半年来,放开心情吃喝玩乐,尽情休闲的日子。
旧时的孝堂山庙会,场面宏大。每逢正月十六这一天,孝里铺周围十里八乡的的人们早早起炕吃饭,就三个一群儿五个一伙,从四面八方向庙会涌来。尤其是儿童们揣上一个过年剩下的馍馍,再给大人要上几毛钱,几个小伙伴跑着闹着,越过一队队赶会的人群,到会场上去听书、去看变戏法儿的、打把势卖艺的,拉洋片的……一头晌午下来玩儿个痛快。肚子咕咕叫了,来到吆喝声不断的饭棚,从盒帕里掏出揉的皱巴巴的两毛钱,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丸子汤,泡上家里带来的干馍馍,有滋有味儿吃的那叫个痛快!吃好喝饱,围着会场再看看蹊跷,待太阳西下,又拿着折叠的纸花或洋茄子跑回家。赶庙会,闹腾了一大天却不觉得累。童年赶庙会的经历真好!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孝堂山庙会会址及孝里大集迁移到孝堂山北麓的清水沟。为了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新的思想观念,孝堂山庙会曾一度改称物资交流大会,一些传统的娱乐形式减少,像现代一点儿的杂技、斗兽表演和照相摊儿开始频频出现在会场。九十年代录像厅、流行歌舞风靡一时,成为交流会的亮点。
二十一世纪初叶,为顺应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潮流,孝堂山物资交流会相应的改为“孝堂山文化旅游节”, 使传统庙会复入正轨。一年一度,“十大孝子”表彰颁奖仪式是庙会的重头戏。这时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美食技艺、民间娱乐节目也重现庙会。孝堂山庙会是传统民俗的回归,是历史美好记忆的重新回放。
历史上的孝堂山庙会,会期仅只一天,后来连结正月十七孝里集日改为两天,让刚从新年节日里走出来散心的人们意犹未尽。后来随着新时代农村集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兴盛,孝堂山庙会会期固定为七天。2019年年底发生新冠疫情,此后在疫情肆掠时期停办庙会三年。疫情解除后,2023年、2024年在孝兴家园新社区恢复举行孝堂山庙会。
2024年4月,文旅部门对孝堂山景区进行改造提升,是孝堂山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提升改造,景区面貌焕然一新,是社区居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为庆贺景区重新对外开放,2025年正月十六孝堂山庙会迁回原址举行。孝堂山下,东方红大桥连接清水沟两岸,古老的庙会正在继续书写它不朽的传奇!
(王守学)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