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无意中会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小的恶性循环比如说,刷手机,刚开始只是娱乐,有空闲了才刷手机,后来刷着刷着,就养成了随时翻看手机的习惯,浪费大量的时间不说,还耽误正事,影响个人成长。
大的恶性循环比如说,一个人整天没有目标,于是无所事事,看小说,看电视,闲逛,睡觉,更加散乱,更没有力量开始一个新的计划,越来越颓废躺平。
生活中也有正循环,比如开始早睡早起,比平时有更多时间学习,生活安排得更加井井有条,从而逐渐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睡眠质量也更好了。而习惯早起,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身体与精神状况也越来越好。
人为什么会陷入恶性循环呢?怎样才能跳出恶性循环,开启良性循环呢?
首先,恶性循环的存在,是因为坏习惯,因为错误的认知,或者对当下状况的无意识。比方说,刷手机成习惯的人不会觉得自己在浪费生命,一个无所事事毫无目标计划的人,也不会觉得人生目标的建立有多重要。同样,一个宠爱孩子过度、不设立界限的父母,也不知道放任孩子的危害。
所以,跳出恶性循环的第一步,是要看到自己思维认知上的误区,要从认知上进行改变。而认知的改变是很难的事情,通常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老师、朋友、长辈的指点。通常,身边的人,包括老师,会很容易看到你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愿意接受的人,大概率你身边的人会告诉你。所以为了自己的成长,人应该敞开心扉,多跟老师、父母、朋友交流。这是以人为镜,以师为镜。
二是从事中间悟。一个人如果有思维认知上的误区,在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相应的事。所以,我们遇到事时,特别是遇到挫折、困难时,一定要进行深度思考:
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
我可以从中学到什么?这件事想告诉我什么?
下次怎样做得更好?
三是从书中,从他人的故事中悟。一个人自己的人生经历毕竟有限,从自己的挫折中学习的机会也有限。但是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历,也可以从书中学习。这是一种主动学习,会大大开阔自己的眼界和人生。
认知改变了,就意味着我们意识到我们处于恶性循环,我们会想要改变,想要跳出恶性循环,进入良性循环。这一过程其实也是用好习惯替代坏习惯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要切断坏习惯的循环路径,建立起好习惯的反馈循环。
好习惯的建立步骤包括:
制定计划SMART(Specific具体、Measurable可测量、Amazing让人兴奋、Realistic可实现、Time-bound有时间期限)
实施
检查,得到反馈
调整计划,继续执行
计划的制定非常重要,不能过大,要能够不断给自己正反馈,寻找身边的人或者设立目标来支持自己养成好习惯,比如父母、老师、学习小组、考一个证书等。
同时,也可以将环境布置好,使之更有利于建立好习惯,比如说,要建立专心的好习惯,就要让学习的书桌干净无杂物,就会减少分心的机会。再比如,爱刷手机的人,将手机放得远远的。这一点,既是建立好习惯的方法,也是切断坏习惯循环的方法。
在好习惯建立的过程中,也就是正循环建立的过程中,一个每日计划列表(TODO LIST)是很重要的,能把它贴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区墙壁上就更醒目了。它会提醒我们每天需要做的事,让我们可以跟踪,并且记录反馈,便于调整。
有了一次破除负循环建立正循环的经历,我们就可以不断在生活中觉察,建立更多的正循环(好习惯),从而让人生走向自己想去的方向,也就是把握自己的人生,把握自己生命之舟的方向,过自己想过的人生。这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