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西游记》的人想必都会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大闹天宫时大杀四方的孙悟空,到了取经路上,就成了看人脸色吃饭的弱鸡呢?
关于这个问题,《西游记》“黑水河事件”给出了一定解释。
取经之行第5年的秋尽冬初,西游团队一行抵达黑水河。
表面看,这是取经路线上很不起眼的一站:《西游记》原著第45回,先是花费了大段篇幅,为“红孩儿事件”收尾,再慢吞吞切入黑水河,然后迅速遇险,迅速交锋,迅速转折,迅速结束战斗,只用一回就讲完了整个事件。
然而,这看似不起眼的事件,实则信息量庞大:一是重提泾河龙王这一桩公案,暴露了龙王家族这一庞大的暗线势力;二是将西游团队灵魂人物孙悟空的软肋继续放大。
01.一个急于证明自己的孤儿
我们再来看“黑水河事件”的整个发展脉络,它的情节其实非常简单:黑水河的妖怪小鼉龙用钓鱼的手段捉了唐僧和猪八戒,孙悟空请西海龙王派救兵,小鼉龙战败被捉走,唐僧师徒继续取经。
妖怪小鼉龙只经几回合就被KO,但是,他的背景极不平凡:他的的亲二舅是西海龙王,而他爸爸,则是泾河龙王。
泾河龙王大家应该不陌生,就是那个跟袁守诚打赌输掉,被魏征砍头的倒霉蛋。
泾河龙王死后,他的妻子和儿子们似乎并未受到牵连,而且九个儿子大都仕途通达。
我们来看下这九个儿子的现状:
第一小黄龙,居淮渎,也就是在淮河。
第二小骊龙,居济渎,住在济水。
第三青背龙,占了江渎,在长江。
第四赤髯龙,镇守河渎,守黄河。
第五徒劳龙,与佛祖司钟,掌管时间。
第六稳兽龙,与神官镇脊,守护神殿。
第七敬仲龙,与玉帝守擎天华表。
第八个蜃龙:砥据太岳,在泰山。
第九个鼍龙:因年幼无甚执事,居黑水河养性,待成名,别迁调用。
看到没,除了小鼉龙,这几个儿子个个都了不得。
这样一看,小鼉龙的身世可谓非常不幸了,尚未“成龙”,父亲惨死,身世漂离,只能跟随母亲,寄身舅父家。父爱的缺失,母亲的柔弱,兄长的光环,舅舅的漠视,表兄的欺辱,外人的冷眼,这一切让这个少年倍感人情淡薄,心灵渐渐扭曲。
而当他在寄人篱下的屈辱与彷徨中,泼洒着自己百无聊赖的青春时,他的母亲也病故了。唯一的庇护者走了,他彻底成了孤儿,紧接着被舅舅以修身养性的名义,发配到了黑水河。
自以为“龙生”无望的小鼉龙,有一天突然被好事者告知,十世修行的唐僧要从黑水河经过,而唐僧不是一般的人——吃他一块肉可以长生不老。
小鼉龙动心了,如果能抓住唐僧,办一场长生不老的大宴,邀请舅舅来共享,舅舅一定对自己刮目相看。要是能借此博得名望,自己肯定也会因此被重用。
当然,他也隐隐意识到,取经团队并非弱者,更非善茬,取经团队的后台也远非他的力量能抗衡,但是这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却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明知是歧途,血管里遗传自父亲偏执血液,却支持他一意孤行地走下去,终于走火入魔。
当然,说到这里,还有许多未解的谜团,这里先在题外挖两个坑,留待日后再填:一是向他提起唐僧的那个好事者是谁又是什么目呢?二是舅舅发配他来黑水河,是出于什么打算呢?
02.狂战士的恐惧与无奈
在沙僧探路、黑水河神提供情报的协助下,孙悟空迅速摸清了妖怪的底细,得知他与西海龙宫的莫大干系。在去龙宫的路上,孙悟空又截获了小鼉龙给龙王的请帖。
人证物证俱在,按照孙悟空得理不饶人的个性,这势必又是一场大闹。
然而出乎意料,孙悟空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显示出异常豁达的胸襟,处处给西海龙宫留足了面子和余地。
首先,他把作为物证的请帖交给龙王,看到龙王惊慌失措以后,并没有乘机要挟,扩大事态,而是把所有的过错推到小鼉龙“年幼不听教诲”上,给龙王留足面子;
其次,将捉拿小鼉龙的任务全权交给西海龙王太子,完全抽身事外,给龙宫的人留足了余地。
最后,小鼉龙伏法,被解救的猪八戒看了,“急掣钯上前就筑”,这一钯下去小鼉龙肯定性命结果,孙悟空扯住了猪八戒说:“兄弟,且饶他死罪吧,看敖顺贤父子之情。”
看到没,这一点都不像“泼猴”的一贯作风!
孙悟空是从此改吃素了吗?不是,至少从后来事件的表现来看,他并未收敛顽劣,始终是猴性难改。
孙悟空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恐惧。
孙悟空怕的东西,其实贯穿《西游记》始终——他怕水。
《西游记》第22回“流沙河事件”中,孙悟空直接给猪八戒承认了自己怕水:“水里勾当,老孙不大十分熟。若是空走,还要捻诀,又念念‘避水咒’,方才走得。不然,就要变化做什么鱼虾蟹鳖之类,我才走得。若论赌手段,凭你在高山云里,干什么蹊跷异样事儿,老孙都会。只是在水里的买卖,有些儿榔穅。”
其后第49回的“通天河事件”中,孙悟空把这句话跟八戒、沙僧又都说了一次。
所以,每次只要是水战,孙悟空都无法发挥实力,只能靠猪八戒、沙僧这两个水军大将。
这一次,小鼉龙用钓鱼之计把唐僧、猪八戒活捉,帮手只剩下沙僧,而沙僧的功力并不能压制小鼉龙。如果不是小鼉龙和西海龙王的渊源,这一战,孙悟空几乎无可奈何。
然而,这个困住自己的小鼉龙,只是泾河龙王最小最不争气的儿子。
所以,当孙悟空在龙宫重新认识到的龙王家族的庞大世系时,他是倒吸了一口冷气的。
孙悟空和龙王家族渊源颇深,相识于微时,对方又在自己创业起步时,给了自己最重要一笔天使投资。那时的孙悟空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不谙世事,胡搅蛮缠,予取予求,以为四海龙王都怕自己。
到了今天,他才知道龙王的实力有多恐怖,他们若与自己为敌,该是多么难缠。
虽然,龙族在神界的地位只是基层的专业性工作人员。但是三界之内的江河湖海的水域治理、水利管理,离不开龙族的专业技术,玉帝可以轻而易举处死几条罪龙,却不能不仰仗所有的龙族。
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熟悉?
《西游记》的成书年代,正是吏治昏溃的明朝,帝制中国的政治弊端,在这一时期变得异常突出。
中国政治是典型的“双皮奶政治”,政治面子是执政的“士大夫”,讲究以礼治国,无为而治;政治的里子却是行政的“胥吏”,这个隐秘的团体,在事实上把控着古代中国政治的运行。“胥吏”的群体严密而保守,呈现出鲜明的专业化、世袭化和本土化特色。
他们是官府在民间的直接延伸,也是普通百姓与青天大老爷之间不可跨越的媒介,“流水的青天,铁打的衙役”,“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不怕县官,就怕现管”,说的就是他们——和“胥吏”关系到位,一路畅通,而只要得罪一人,几乎寸步难行。
再回到孙悟空的处境:虽然,龙族成员普遍战力偏低,孙悟空在突然袭击的情况下可以轻而易举干掉一个龙王。但此去西天灵山,千山万水。孙悟空知道,携带着唐僧这个肉体凡胎,一路渡海过河,呼风唤雨,他还需要跟龙族直接或间接地打很多次交道。
今天这个面子和余地,他孙悟空必须得给。
03.成大事者不纠结
孙悟空的真正蜕变,不是被如来压到五行山,而是被观音菩萨说服加入取经团队。
不理解这一点,就不但无法理解孙悟空对观音菩萨的复杂情绪,也更无法理解孙悟空的身份变迁。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是破坏者,面对投鼠忌器的众神,他是当之无愧的“齐天大圣”。
取经路上的孙悟空,是创业者,身为四人一马小团队的灵魂任务,他成了为自己的承诺而忍辱负重的“弼马温”。
破坏可以不顾一切,创业却必须层层架构,处处留心,长远打算,广泛动员。
从团队内部来看,团队最弱者的底限,成了团队的底限,而团队的上限,却受限于最强者的上限。
当最弱的唐僧无法腾云驾雾过河时,人工渡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就是他必须要考量的问题。
当最强的自己无法参加水战,无法参与排除水险时,这个团队的战力,就会受限于自己的弱点。
这个无法从团队内部解决的问题,是他必须正视的客观存在。
解决的方案只能是寻求外部的资源:外部资源,可以是朋友的帮助,也可以是敌人的和解。
在绝对分明的敌我关系中,这两者都很好理解。但是在复杂的利益图谱上,你的敌人,可能从你朋友中来,你的朋友,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会恶化为敌人。
孙悟空面对的正是这样一张复杂的图谱,当然,小鼉龙也是。
当孙悟空知道了小鼉龙的底细之后,他马上明白他的选择只有三条路:
①.无视西海龙宫的存在,直接打败小鼉龙;
②.将龙宫勾结纵容犯罪的情况告上天庭,除掉小鼉龙;
③.将龙宫拉入自己阵营,由龙宫接走小鼉龙。
第一条路可行性低,其实是悟空得到情报前,一直在面对的困境,继续走不仅困难大,而且变数多,可能危及唐僧八戒二人性命。
第二条路比较可行,但是时间长,变数多,效率低,更严重的是,他会因此得罪龙王家族,在未来的西行路上平添了一个潜在的敌人。
第三路可行性最高,虽然不符合法律,存在灰色空间,但是一来借助龙宫的帮助可以更快解决战斗,二来避免了与龙宫产生冲突,“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大家各留面子,以后仍是互帮互助的朋友。
这样一看,选择很清晰明了。而孙悟空也不愧是成大事的行动派,马上将思路转化为执行策略,也就导致我们产生了孙悟空“泼猴不再”的错觉。
孙悟空是怂了,但这种怂,怂得有承担,顾大体!
反过来看,小鼉龙就显得有点“轴”,有点缺乏历练。
作为矛盾的引发者,他之所以与西游团队为敌,目的在于“讨舅舅欢喜”,“抓唐僧吃肉”只是手段。所以,当舅舅反对吃唐僧时,那放了唐僧就是“讨舅舅欢喜”最优解。
而他却错把手段当成了目的,并且心情很受伤地纠结于此,和表兄刀兵相见,导致自己战败受辱的悲剧。
对于这个犯错的小鼉龙,我们是倾向于同情的,他的本质并不坏,只是太想表现自己,被有心人趁虚而入,误入歧途。
希望他能够吸取教训,不要去恨孙悟空,而应该从孙悟空这个前辈身上,学习到成大事者应具有的重要素质。
孙悟空救出了师傅,眼前的一幕更令他肯定了自己的选择:他们师徒眼中绝难渡过的黑水河,在河神略施法术之下,分出了一条畅通的大道——而这个河神,只是自己顺带解救的一位基层小神仙。
到此孙悟空必定一声长叹——真是“修行即创业,创业即修行”。
“狂战士”孙悟空在一路的修行中,他的形象和境界必定会愈加丰富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