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问题一直在我心头萦绕。
我们都知道,工人的产品是机器,农民的产品是粮食,作家的产品是书籍,服务员的产品是优质的服务。可我们老师工作的产品是什么呢?
下午趁着阳光正暖,再次骑行邢州湖。一边看着路边绿油油的麦田,一边享受着初冬的暖阳,难得周末的闲暇时光。除了几名环卫工人在忙碌外,很少见到游客,即使有那么一两位骑行的人,也是退休的老人。忙碌了一辈子,一个人应该享受一下属于自己的生活。
可我还没有退休。我工龄24年,距离退休还有16年。我回顾自己过往的经历,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工作成果来。我24年的劳作都创造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我为自己设定了五种解答,结果都被我自己反驳了。
我创造了17-9班中考前,曾在十个普通班中四次模拟第一的成绩。
我曾教出过全县中考状元。
我带的班级在元旦拔河比赛中曾获得第一。
我带的班级在红歌合唱比赛中曾获得第一。
我带的班级曾被评为市级优秀班集体。
我之所以反驳自己,是因为我发现这些都代表过去,都是曾经,都是只能回顾而不能持续的事。状元也好,第一也罢,那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吗?显然不是,我的功劳也许只占其中很少一部分。我最多占一点苦劳,还是不好意思说出口的那种。
2020年春季是难熬的一年,即将迎接中考的学生,开学推迟,中考推迟。为了学生不为自己留遗憾,我倾尽所有努力,像一个保姆一样,最后一学期的七十多天里天天扎在班里,24小时守候。而换来的也是学生毕业即各分散,除了看成绩单时短暂的欣喜外,其它连回忆必将随时光而消散。
漂亮的数据消磨了一个老师鲜活的生命,一张张奖状终会在记忆里灰飞烟灭。我们老师究竟创造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我想其实最需要一个漂亮数据的不是我们老师,而是校长;最需要一个状元的也不是我们老师,而是孩子家长。状元只能有一个,我们老师不能打包票把每个学生都教成状元,我们也不能保证教的每一届学生里都能有状元出现。
状元可遇不可求,里面运气成分很多,但是我们老师付出的努力从来没有少过。没有状元,就能否认我们老师的工作热情吗?拿不了第一,就不应该得到认可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校园里的法桐比十年前刚移栽过来时足足粗了两倍,这是岁月的功劳。当然也有我的功劳,它是在我陪伴下成长的。
其中一棵树,若干年后,也许会被伐木工人指着说道:真是栋梁之材啊。作为这棵树的陪伴者听了,心中自会生出一种自豪,如同听了某名学生考上名牌大学一样。
老师工作的产品不应该是易灭的分数,也不应该是可遇不可求的状元,更不能是一张张虚无的奖状。
什么时候,老师才能真正为自己活一回,成为有独立灵魂的大师呢?那才是我们创造的价值。
活成一棵树,无论风雨变幻,我自如如不动,看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