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社会中,所谓文化精神,几全由部分有力的社团所左右,其原因是因为这些社团对于教育制度,学校,教会,新闻界,影剧界均有控制力及影响力,因而使整个社会都受其熏染者,他们的声望极高,使一般人极力地推崇,并设法去模仿他们,这种心理作用的影响,遂使他们成为社会动态的左右者。 ——弗洛姆
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孩子在入学前已经在竞争方面做了很多准备,而合作方面却非常匮乏。
在入学后的生活中,我们也在不断地锻炼他们的竞争能力,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件不幸的事。假如他可以击败别的孩子名列前茅,他的不幸未必会比落于人后的孩子少。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他都会只将焦点停留在自己身上。他将只关注怎样获得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而不会想到奉献和施舍。
这就好比在一个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个体,应该凝聚起来,处于一个班的同学也是一样的。
只有采用这样的方式,才会让孩子们产生好奇,并觉得合作是快乐的。我见过很多问题儿童,他们都会在与人合作后改变自己的态度。
有这样一个儿童,他出生后,觉得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是与他对立的,因此,他认为,在学校里也会有很多人和他作对。他在学校的成绩很差,父母知道后对他进行了惩罚。
这其实是很普遍的:孩子的成绩不好,老师会进行指责,回到家父母得知这个消息后,也会对其进行惩罚。
这样的事情如果连续发生两次,就会让人觉得很沮丧。
正因为这样,这个孩子还会一直处于差生的行列,并且经常在班上捣乱。
后来,他遇到一位老师,该老师比较了解情况,他向这个孩子解释为什么会有人人都与他为敌的感觉。老师发动大家给他提供帮助,并让他认为自己是有朋友的,后来,这个孩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时,有些人会对我们这样的教育方式提出质疑,怕它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不能使孩子真正学会了解别人并与人合作,然而,事实上,孩子比大人更加善解人意。
有一次,一个母亲来见我,带着她两岁的女儿和三岁的儿子。趁母亲不备,小女孩爬到一张桌子上。母亲被吓坏了,她却不敢动弹怕吓到孩子,只是惊呼:“快点儿下来。”小女孩并不理会,而她的儿子说:“别动。”女孩子马上就下来了。比起母亲,男孩对女孩的了解更多,所以也能够更好地处理此事。
有这样一种观点:如果想让班里的同学进行合作,最好能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
然而,我们必须得到老师的指导,才能尝试这样的做法,而且,在进行之前,一定要确定他们有这样的能力,否则,孩子们不会用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在他们眼中,这仅仅是一种游戏而已。
结果,他们或许比老师更苛刻。
他们或许会利用这样的机会来排挤对手,或者树立自己的权威,所以,在最开始,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明确的提醒和劝告。
阿德勒与亲友欢聚在奥地利莎尔曼村
我们常常用各种各样的测试来了解并研究一个孩子在心理、性格和行为上的发展。其实,诸如智力测验之类的东西,可以作为救助孩子的有效方式。比如,老师希望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留级,结果,通过智力测验后居然发现他有很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