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背叛曹操,其实和糜芳背叛关羽差球不多,而且,我认为,刘备的背叛更让人不齿。
但我们很容易先入为主,比如背叛了曹操的符号是“奸”,刘备背叛是迫不得已,而关羽的符号是“义”,背叛他就是大逆不道。
但如果客观的把两次背叛的来龙去脉梳理一下,你会发现,背叛就是背叛,在道义上都说不过去。
刘备从陶谦手里接管了徐州,还没暖热乎,袁术就打了过来。
这里提一句,糜竺、糜芳是这个时候投奔的刘备,不仅出人出钱,还把妹妹嫁给了刘备。
袁术还没击退,吕布趁虚而入,袭击了下邳,刘备的妻儿被俘虏,好说歹说,向吕布请和才要回了妻儿,但也默认了吕布入驻徐州的事实。
刘备只好窝在小沛,善于猥琐发育的他很快又聚了不少兵马,这就让吕布又忌惮了起来,突袭小沛,刘备又败了。
刘备向曹操正式求援,阿瞒二话不说,给了军粮又给补充兵员,当然了,有点儿坐山观虎斗的意思。
可是吕布这只虎有点猛,很快刘备又被干趴了,曹操排出夏侯惇帮忙也无济于事,吕布部将高顺又一次把刘备的妻儿给俘获了,不得不说,当刘备老婆孩子真的是高危职业。
曹操一看只能亲自出马了,势如破竹围了下邳,捉了吕布,解救出了刘备的妻儿,回到了许都,更是举荐刘备为左将军,出同车,坐同席,这就是曹刘二人短暂的蜜月期。
这个时候的袁术已经快完犊子了,想北上投奔袁绍,必须要经过徐州,曹操就想着刘备对徐州熟悉,派他去截击袁术,防止二袁汇合。
从这里来看,曹操对刘备是非常信任的,期间很多谋士认为刘备这个人不能留着,就算留着也得看好了别让他出去,但曹操依旧委以重任。
就在这个命令下达之前,出了这么一档子事,献帝的舅舅车骑将军董承说自己得到了献帝写在衣带上的密诏,内容就是诛杀曹操,问刘备要不要一起干。
刘备此时没有应允,结果却在喝酒时被曹操那句“这天下英雄,就咱哥俩,袁绍那些人不值一提”给吓得把筷子都掉了。
但我想想,这话极有可能是阿瞒喝大了商业互吹,否则也不可能放刘备出去执行截击袁术的任务。
但大耳朵不这么想啊,俩英雄看来必须得宰一个,估计八成就是自个儿了,不过正好董承拿着衣带诏要杀曹操,何不赌一赌?于是刘备就答应了董承,也背叛了曹操。
然后命令就下来了,刘备赶紧点齐兵马跑路了,不多久董承暗杀曹操的事情就爆发了,全被宰了,刘备背叛了自己的事情也让曹操知道了。
假如你是曹操,会怎么想,老子救了你,信任你,喝酒的时候还捧你,又给你兵马出去立功,你却和别人算计我脑袋?刘大耳朵,太特么不是人了!
曹操很快就亲自出征,把刘备的部队打散了收编了,把刘备老婆儿子又俘虏了,对了,还活捉了下一场背叛的主角:关羽。
但所谓的奸雄曹操并没有为难刘备妻儿,也没为难关羽,反而继续恩遇有加,甚至没在关羽面前说刘备坏话,曹操的这种大度,更显出了刘备的不义。
第二场背叛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关羽发动了樊城之战,禽于禁,杀庞德,形势一片大好。曹魏暗通孙吴,玩起了阴的,很快就发现了薄弱环节:糜芳和士仁。
之前提到了,糜芳和糜竺一起在徐州时期就投奔了刘备,捐钱捐人,算得上比较早期加盟蜀汉的人了,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咋就成了薄弱环节了呢?
之前就说过,关羽轻慢士大夫而对士兵宽厚,和张飞正好相反,所以很早就和糜芳不对付了(这也是为啥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说,关张哥俩就是死在各自偏见上的原因)。加上在这次战役中,关羽让糜芳、士仁负责军需供应,但做的却不到位,以至于关羽撂下狠话:等回去了再收拾你们。
这打赢的功劳都是你的,回去还要治我们的罪,上哪说理去?正在此时,孙权的探子勾搭上了糜芳二人,于是新仇旧恨,反了。
于是关羽没拿下樊城,却被切断了后路,丢了江陵,最终在临沮被孙权追兵俘获杀害。
两场背叛,关羽因为糜芳等人背叛而死,所以被批判的比较多,而刘备背叛曹操,却很少有人注意,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阿瞒在这场背叛中完好无损,危害性不大而被人忽视。
但关羽原本就轻视糜芳,且还发了狠话,糜芳为求自保孤注一掷;反观刘备,曹操对他恩遇有加,且力排众议予以重任,却依旧参与了董承的密谋背叛曹操,就算是顶着“诛杀汉贼”的大帽子,也无法掩盖这是一场更加无耻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