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庸有感

2018年10月30日19点13分,华商报发表微博称:【据港媒:金庸逝世,享年94岁】据港媒报道,金庸逝世,享年94岁 。[蜡烛] ​​​

金庸晚年与青年留念照

金庸这个名字算是家户喻晓,即使你没听过这个名字,你也一定看过《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陪伴了我们青春的热播电视剧。百度查阅了一下金庸的事迹,他创作的武侠小说大部分都拍成了电视剧。而且大热的作品几乎每个都翻拍了五遍以上。作品的好坏自然不用说,光是因拍摄金庸小说电视剧走红的演员们都已不计其数。

我不算是一个金庸迷。但是出于好奇,我也去百度了一下他的生平事迹。我比较关注的事情除了他的作品以外。还有他的三段婚姻。

第一任妻子叫杜治芬,1947年(23岁),二人在杭州相识。金庸拜访同事的朋友杜冶秋时,邂逅了时年17岁的杜家小姐杜治芬,后双双坠入爱河。1948年,金庸南下香港前夕,匆忙赶到杭州正式求婚。后来杜治芬也去了香港,金庸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她,她寂寞无聊,过得不愉快。最后她回了中国内地,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摘自百度百科)

金庸的第二任妻子叫朱玫,是新闻记者,他们于1956年5月1日结婚。金庸草创《明报》,备尝艰辛,朱玫与他患难与共,还曾变卖首饰支撑《明报》。等到事业成功,婚姻却出现裂痕。金庸与朱玫共生育二子二女。(摘自百度百科)

金庸的第三任妻子叫林乐怡。1976年,金庸与朱玫感情破裂,主动提出离婚,并娶年轻二十九年的林乐怡为妻。她认识金庸时才十六岁,比金庸小二十多岁。他们俩是在扎角丽池一间酒店裏擦出爱的火花的。(摘自百度百科)

我比较在意的是金庸先生与第二任妻子朱玫之间的患难与共之后又是如何天各一方的。

朱玫可以说是金庸影响金庸一生的人,金庸的十四部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均出自与朱玫在一起的这段日子里。他们相互扶持,患难与共,尤其是在金庸初创《明报》的日子里。那时候《明报》销量不佳,甚至面临倒闭的危险,而且他们的四个孩子相继出世,处境更为艰难,最后朱玫典当了自己不少的首饰才得以支撑《明报》运营下去。

但是好景不长,他们共苦却没能同甘。在《明报》初具规模,步入正轨的时候,金庸与朱玫夫妇感情分裂,最后为娶现任妻子林乐怡与朱玫离婚。

林乐怡与金庸结缘是在一个酒吧里。当时金庸的大儿子。在19岁的时候因感情不顺在就读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自杀了,金庸为此非常伤心,去酒吧喝闷酒。当时林乐怡还是一个做兼职的服务生,见到金庸之后大吃一惊,但还是鼓起勇气去劝说金庸。“金庸先生,我很喜欢您的武侠小说,特别是《神雕侠侣》,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酒喝多了伤身体,我们都等着您写出新的作品呢。”金庸听后非常感动,与林乐怡诉说了心中苦楚。之后便生下情缘。对于金庸、林乐怡、朱玫之间的感情,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说金庸精神出轨林乐怡在先,之后与朱玫提出离婚,金庸的大儿子査传侠得知此事后抑郁自杀。这两个版本孰对孰错已不能分晓,但金庸与朱玫离婚娶林乐怡是真。也有版本说金庸答应了朱玫让林乐怡结扎不孕的要求,因此金庸与林乐怡并无子嗣。

看完之后,我不禁感叹,岁月如梭终究还是敌不过人比黄花瘦。当初相互扶持,走过了那么多漫长的艰苦岁月,最终还是抵不过貌美如花的青春少女(林乐怡与金庸相识时年仅16岁)。这让我想起了今天看到了另一篇文章,是关于珍惜生命的。 里面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对夫妇生活贫苦,但是他们很努力。他们为了让日子过得好一点,决定建一栋新房子。因为他们负担不起请工人的费用,新房的每一砖一瓦都是他们亲手搭建的。最后房子终于如愿建成。但是因为劳累过度,房子建成以后,女主人因为劳累过度而病倒了,不久于人世。再后来,男主人娶了另一位妻子。而这一位妻子不费一砖一瓦就住进了新房,与男主人幸福地生活。而之前为了建房子辛苦劳作一生的女人已人走茶凉。”

朱玫又何尝不是如此。陪伴了金庸走过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段,经历了那么多的艰苦岁月,最后还是输给了年仅十六岁的少女。而最后也是当年那个少女林乐怡陪伴了金庸走完一生。

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两处。一个是朱玫与林乐怡的性格差异;另一个是他们在与金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差异。

金庸与现任妻子能够和睦走过一生,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会互相尊重。但他们也有吵架的时候。记者唐蓓问及金庸和现任太太林乐怡“怎样维系良好的夫妻关系”时,他坦言:“也没什么。平时她什么都很迁就我,到她发脾气时,我便忍住不回嘴。跟她的关系不算特别成功,又不算很失败,和普通夫妻一样啦。”林乐怡很懂得迁就金庸,除了她自身性格柔和以外,金庸也是她的仰慕对象。所以才心甘情愿大度不与他计较。像这样相互包容,吵不起来的相处模式,才是婚姻长久的秘诀吧。

金庸的第二任妻子朱玫的性格是刚烈型的,必定是不能像林乐怡这般容忍。而朱玫与金庸除了是夫妻,还是患难与共的伙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因为金庸有现在的成就朱玫在他背后也是出了不少力。更或者他的妻子照顾得多一些,她要照顾四个孩子,要照顾金庸,还要为金庸的事业出力。这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在这些努力背后,生活琐事中不免会有抱怨。日积月累,伤害了感情。

他的现任妻子在认识他的时候,金庸已经是一个很著名的武侠小说家。因此林乐怡对金庸是仰慕。即使生活中有矛盾她也不愿抱怨。因为这是一种心甘情愿的付出,不求回报。而在朱玫这里没有林乐怡对金庸这般的仰慕之情。这两种状态是不一样的。正是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决定了她们对待家庭事业的态度。形成了最终的结果。

朱玫与金庸离婚后,后半生穷困潦倒,最后病逝在医院,享年63岁。当时替她拿死亡证明的并不是他的儿女,也不是金庸。而是医院的医生。如此遭遇,让人唏嘘。

金庸是如今举世闻名的武侠巨匠。但是对于丈夫这个角色,并不是那么的在行。所以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一个方面把精力用尽了,在其他方面就没有那么多精力了。所以扬长避短是我们要做的必修课。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愿金庸大侠能够一路走好!(蜡烛)


2018年10月30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05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2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779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85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99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0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89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54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90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3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1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94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7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1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849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58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