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讲育儿,干货那是绝对没有的,只有咱成人之间的碎碎念,一直很赞同某公号上讲的“成长型父母”,是啊,育儿,更是育己。
话题嘛,还是来源于好友,好友最近和婆婆吵架,据她自己说,是她觉得奶奶不尊重她儿子,
我听了差点一口咖啡喷出来,是啊,我和你们的想法一样,一个小人,知道什么叫尊重吗,
换句话说,他有这个需求吗?还有,老人带孩子,不饿着冻着,不生病已经是莫大的感激了,还要尊重?
我笑话好友,书看多了,人也呆了。
后来才发现,是我不对。
老人带孩子,我们是应该感激,但是疫情期间,被工作折磨的锐气全无后,一推门,看到婆婆拿着一杯牛奶,正卖力把吸管塞进孩子嘴巴,说,张嘴张嘴,喝了…喝了啊…而孩子正在搭乐高,一边搭一边还要腾出一只手推开挡在面前的杯子,一边说着我不要奶奶过来了,我不喝了,急了孩子就尖叫起来。
好友想起最近孩子似乎是越来越喜欢尖叫了,跟你说话的时候冷不丁就把手伸到你脸上划拉一下。有几次,她发完邮件从房间出来,看到奶奶正在喂饭,孩子正带着哭腔在说,奶奶又喂了,奶奶,奶奶,你不要过来了……
追着孩子喂饭,一方面会变相养成孩子不好好吃饭的坏习惯,
另一方面,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被迫吃下大人眼里“营养”的东西,容易产生反叛情绪,以后孩子每次被父母叫唤“吃饭啦”都会产生类似“不愉快情绪”的条件反射。
孩子跟大人沟通得不到及时的回应,或者大人用他的权威来压制孩子的声音:这点来看,你必须听我的!长此以往,孩子要不就是不愿意跟你沟通,比如,一放学就躲进自己的房间,你跟他说什么他都“嗯嗯啊啊”地回应你,就是不告诉你他的真是感受。
这个很好理解:我跟你说了啊,我向你寻求帮助甚至“求救”了啊!
可想而知,孩子内心是多么的失望,多么的沮丧,长此以往,孩子便会开启“自我保护”机制:
没有人回应我,我也就不再希冀从大人那里得到任何帮助了,免得受伤难过。
说到吃,著名教育学家,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就写过一篇“吃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吃是儿童早期建立心智的一个重大领域,吃能发展智能,建立自尊和意志。
自主选择的过程会让儿童建立独自的意志力,而且,儿童的身体是能自我调节的,儿童不像成人一样,每天必须要吃丰富多彩的食物,他们有的时候就吃一样,接着就什么也不吃了,但是从一周来看,他们的营养是均衡的,
孙瑞雪说,应该让孩子去选择吃的时间,吃的食物,孩子就会真正得到尊重和满足。
尊重孩子,还体现在跟孩子好好说话,
我们多少人,会把从工作,社交上带来的坏脾气带回家,发泄到孩子身上,
我们又多少人,会真正的蹲下来,直视孩子的眼睛,和他说话,
我们有多少人,能在孩子要求陪玩的时候,放下手机,真正去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来,
我们有多少人,又能在跟孩子说话时,客观的陈述,而不是发牢骚,发泄不满,
想起前些天,也是心情不佳,对待小王子也没了平日的耐心,小王子那几天收拾玩具就反常的不配合,要么磨磨蹭蹭,要么就一件件往箱子里砸,
那天我就火了,冲着他大吼:你到底收还是不收,他还是不为所动,继续低头玩自己的玩具。
我发了一顿火,身体虚脱的直想哭,我就抱着他说,果果,对不起,妈妈最近压力太大了,每天都要加班,都没有时间陪你,妈妈答应你,以后一忙完就回家陪你好吗,
他似懂非懂的看着我,然后看着我的眼泪发起了呆,过了一会,他飞快地从书桌上抽了一张面巾纸纸递给我,然后,就去收拾玩具了,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一边收拾一边还不忘了问我,
我不禁失笑。
从此以后,小王子再也没有在收拾玩具上拖拉过或者闹过别扭。
你看,孩子的服从,有的时候是无条件的,一开始,是爱,后来,是孩子慢慢建立的意志力。
所以,给孩子时间,让他慢慢发展自己生命力的内核,我们能做的,从尊重孩子开始,理解他们,并给他们提供帮助。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