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昔《易》有曰:“道成而上,艺成而下”。道者,通也,导心之帅,我们在紧跟时代的同时,也需要知古,释道、传道,从而达道。纵观传统文化的历史际遇,从土陶青铜的熔铸到21世纪的儒学新建,传统文化正是文化传承的逻辑结果。中国思想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是中国人的生命历程,其中一些核心思想观念、基本价值原则和生存方式是中华民族迎接各种生存挑战的理论结晶,亦是中华民族得以绵延发展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蓬勃发展,文化艺术日渐繁荣,但文化的灵魂内核、精神实质尚未得到充分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下,如何加以扬弃并令其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传承文化的实质问题。今《浙商收藏》杂志创办“浙商收藏讲坛”,携手全国知名文博单位、艺术专业院校、知名拍卖公司、收藏家协会等机构,为全球浙商精英、政府相关人员、艺术产业英才,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经典文化艺术品鉴赏投资高端讲坛,实为幸事。浙江有着绵长的人文历史,更有着丰厚的思想力量,历史上涌现出无数的先贤俊杰、人文渊薮。如王充、吕祖谦、吴镇、王阳明、黄宗羲、章太炎、王国维、吴昌硕等等巨擘,无不是一代宗师。其学识内容、学术精神、艺术格调,无不是中国智慧的一种重要存在方式,也是我们今天可以汲取的思想宝库。
浙商收藏讲坛,内容涵盖四个板块,即文化、艺术、经济、养生。以“艺术品鉴藏”为主线,联合国内外一线专家、学者,整合包括历史、艺术、民俗、养生等文化艺术门类在内的课程,从而为学员提供多样性、个性化的选择空间,这种课程的设置是科学合理的。其中关于艺术品鉴定学、投资学、金融化的课程,极具时代前瞻性。因为时至今日,艺术品网络化,特别是金融化已是大势所趋。此外,养生学也是极其富有特色,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融各种防病、治病、健身、修炼方法于一体,以中国哲学为理论基础,汇集道、儒、释、医、武的思想精华,不仅具有健身延年的实用价值,而且映射出中华民族文化品格、民族心理、思维方式的特色。以上种种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知识传播,有益于听众,学有所用,是务实之举。
古往今来,人类的发展总是有赖于将具备时代感、民族精神与历史使命的思想,来推动历 史的进步,又凭借后来者对历史的不断解读、提炼,进一步巩固人类集体的智慧。笔者认为讲坛应该积极汲取古代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特别是其中的书院文化,值得当下学习。
朱熹为白鹿洞书院制定的《白鹿书院揭示》明确提出:“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由此可知,朱夫子提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即让学生明确“义理”,并把它见之于身心修养,以达到自觉遵守的最终目的。
总结中国古代书院文化,可以发现其秉持以道德为核心的育人诉求,崇尚自由探究的学术创新精神,奉行谨严善教乐学的治学态度,恪守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是其基本精神归旨,我想这种精神归旨,是有利于当下划除虚谬、厘剔弊窦,重建精神价值体系的。这与王阳明提倡的“良知”学,在某种程度上亦是相融生发的,如此或许可能实现“道”的纯粹内化,即一个独立完整的人,不需要外在的“攀援”来显示其价值,自我的知觉、意动即可自性圆满。
当然以上只是古人释道、传道,达道的一种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标准。我们更期待新形式下,新的思想与新的理念的出现,文化真正的魅力不在于它有多么古老,多么传统,而在于其是否能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以及精神风貌。笔者也相信浙商收藏讲坛,作为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有这个气度与勇气,来倾听任何一家的“奇谈怪论”,因为兼收并蓄是浙商收藏讲坛的特质之一。
浙商收藏讲坛,联袂各界专家、学者,和通古道,蕴蒸时风,这种踽踽而行的精神,难能可贵,也值得为其“点赞”,笔者有感于此,是以为序!
丙申季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