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夏季,光秃秃的大道两旁是一棵棵绿色的大伞,这些伞可神奇了,有时左边偏大,有时右边偏大,时不时还掉落一些伞枝,清晨的光从那些掉落的伞枝空隙照射下来,异常的明亮,有时照在脸上,有时照在身上,而感觉到的往往不是灼热不是刺眼,而是温暖,我喜欢北京,也喜欢北京的大伞。
每天上班的路上都可以接受大伞的庇佑,加快脚步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生活呦,我想我没有辜负大伞的心意。走在路上,偶然抬头,还会看到园林工作者裁剪树枝,一长一短的剪锋,在他们的手上十分灵活,左右晃动的瞬间,多余的枝杈就“吧啦吧啦”摔下来了。虽然心疼,但是毕竟各有其命。
就好像阿米尔和哈桑一样。
《追风筝的人》是我拟定的四月书单,因为特殊原因,成了六月书单,又因为一系列事件,导致成为了六、七两个月的书单。
目前看了二十三章《追风筝的人》,从一开始以为是一本关于友谊的纯真故事,到后来满眼泪痕,几次眼角泛红,真的心疼哈桑,也真的心疼阿米尔。注定没有结局的感情,从一开始就有了伏笔。
每次都是在上下班的公交车上看哈桑和阿米尔的故事,我对每一个他们两个人的场景,都颇有感触,我心疼哈桑,出生就带有的命运安排,奴性的根深蒂固,甚至我心疼他的诚信、善良的品质,我多么希望他并不具备。
哈桑从小认为阿米尔就是他的一片天空,他除了阿里也就只有阿米尔了,甚至可以说他将阿米尔当作自己的天,只要阿米尔喜欢,他就尽量满足,只有阿米尔需要,他就努力争取,就算阿米尔欺负他,他也不在乎,就算阿米尔为了自己放弃他,他也无所谓,他心底的那份善良与忠诚,在经受了那么多次的考验以后,依然存在,是我最敬佩的。
我想,我们也曾经做过同样或者类似的事情,为了一个朋友付出自己能够付出的所有,可是我们最后的结果,是不会再对另一个付出了,也不会再有付出存在。哈桑的付出,不求回报,而我们,一开始想要和哈桑一样,可是后来,人性的驱使,让我们想到的都是自我的需求。
想想阿米尔,十二岁的他,从小在贵族的家庭长大,能够和哈桑玩,一是年龄相仿,二是受父亲的影响,可是他仅仅把哈桑当作一个普通朋友,或者也可以说是一个仆人。为了自己的私欲,为了自己的心理,哈桑受欺负了,他可以袖手旁观,内心不好受,要赶走他,他可以诬陷,愤怒了,就撒气,可是他最终还是背负着痛苦,一次次的伤害与被伤害,让他的内心始终拥有的都是忏悔。多年后回想,他觉得当时的自己懦弱,可是面对哈桑的死去,哈桑儿子的被侮辱,他的内心存在的也只是对哈桑的抱歉,而不是正义的思维,在我看来,他和他的父亲差远了。
他们之间的友谊,就好像风筝薄薄的一层,或者是风筝线,细细的一根。追逐着,却很难能够追得到。
我心疼哈桑,他的善良毫无锋芒,我心疼阿米尔,他的懦弱根深蒂固。我心疼他们的友谊,注定无法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