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和感受
我在厨房做着晚餐,皮蛋先生回家后,发了一大通牢骚。他看到儿子在吃我买回来的面包,他担心孩子晚餐不吃饭,于是怪我。看到我还在厨房做菜,他埋怨我没早点做法,他饿了。他看到我没买他交代的水豆腐,没能煮他的豆腐鱼骨汤,他怪我做事不用心。他昨天跟我提过买水豆腐,我早就忘记了,我看到家里有什么菜就煮什么菜,这不有大葱么,那我就做大葱鱼汤。他回来之前给我打过电话,而饭没有接听。
他想吃豆腐鱼骨汤,于是下楼买了豆腐,走进厨房对我说:“你走开,我来煮吧。”我离开厨房,他发现鱼骨没有解冻,接着又是一大通埋怨,说我怎么没早点解冻。我也冷冷地说:“这个事情可以解决的吧?”如往常一样,只要我开口说话,他就说话更大声:“怎么解决,解冻要很久,几点才吃饭!”
接着开始了一大推的人格攻击,像往常那样:“真没用,我怎么娶了你这样的女人,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等等。这对这一切早已习以为常,表面上平淡如水。但我潜意识一定是被激发,不然我怎么会记得他说的话。
儿子听不下去了,大声对他说:“你别说了。”接着又对我说:“妈妈,我不喜欢爸爸。”听到儿子这样说,我慌乱了。因为我深知皮蛋先生的暴力行为会给儿子带来不利影响,但我却无力避免。我装作若无其事地对儿子说:“来妈妈抱抱,你不喜欢爸爸什么呀?”“那你喜欢爸爸什么呀”我不过是胡乱和儿子说句,因为我实在也不知道说什么。
皮蛋先生听到儿子的不满,也对其解释说:“不是爸爸要这样,而是妈妈每次都****”我有些庆幸自己学了心理学,皮蛋先生说的话,我能迅速反应到这是他的内在模式在起作用。他对自己毫无觉察,遇事就把责任推卸给我,对我有着理想父母的期待。这些都源自于他童年受过的伤,他现在的情绪跟我无关,只是他自己意识不到。
我对皮蛋先生说:“无论你怎么否定我,我都不会否定我自己了。”这也是我对自己内心说的话。他的情绪与我无关,我也无需为此负责,毕竟我负责不起。
他看到我坐沙发上看手机,冷冷地说:“整天就知道捧个手机。”我没有应答,谁还不是一样喜欢捧着手机。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皮蛋先生发脾气的时候,我完完全全看到一个受伤的小孩。我也受伤了,我内心在说:“我怎么找了个这样的人,满嘴暴力,愚昧无知。”但是又有一个声音在说:“他是我的镜子,我说的是自己,我是这样的人吗?”我不敢回答了。我希望在他身上获得什么?我希望得到被接纳、被理解、被肯定。
几分钟以后,皮蛋先生情绪熄灭,一个人在餐桌上吃饭。他多次喊我去吃饭,我都没有去。的确,我在抗拒他,潜意识想要理他远点,不想跟他说话,不想看见他。我脑子在自嘲:“如果把关系疏远,我们成功活出了典型。”
他吃饭以后,在阳台上歇了会,又走到我身边拉着我去吃饭。既然都拉我了,那我更是抗拒了。其实,他的主动或许也是一种示好。但是那又如何,你示好,我就要和好?我并无此意。
二、反思自己
次日早晨,我忽然想起,我或许也可以做一些改变,不能任其攻击。
我平时应对方式的“静等暴风雨后的平静”。过去,对于皮蛋先生的暴力攻击,我丝毫没有招架之力。我不能说话,我也逃不掉,我更不可能跟他打架,但是我也没办法倾听他。就在刚刚,我忽然想起,我可以尝试去倾听他,去反馈他的情绪和他情绪背后的事情。也许会遭到他的习惯性否定,但是试试呗。
比如,我可以反馈:
1、你看到孩子吃面包,你担心他不晚餐,你希望孩子能多吃饭。
2、你看到饭菜还没做好,你不满,你希望回家就有饭吃。
3、你看到我忘记买豆腐了,你很生气,你希望我能重视你说的话。
突发觉察:我为什么在事发当时没办法倾听他?或许是我的内在早就觉察到了我的负面情绪,在这个负面情绪下,我没法做任何事。那时候的我也是一个受伤的小孩。但是这个负面情绪在我意识层面是感受不到的。
当下次发生同样的事情的时候,我依然不确定给我能不能倾听他,但是我想试试吧,最起码现在的我到了后知后觉的阶段,也是一个好的开始。
或许,我还可以表达我的想法,比如:
你每次发脾气的时候,就会对我人格攻击,我感觉到很受伤,这样下去,我们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我也希望你能重视我们之间的关系,避免一味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