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一年前有玩过一下简书,当时风气跟现在差不多吧,都是满布的公众号标题的文章。
我猜是受众的问题,如果简书的受众真的是年轻人的话,应该不会放任这么多奇奇怪怪的文章在首页,然后就挺多人跳出来骂街的。看起来很厉害的一群人,现在也不知道走去哪里了。
我其实说不出简书哪里不好,他的软件说明是一个社交软件,但大家都把他看成一个发家致富的软件?可能他呈现给大家的卖点是如此。
我刚玩的时候,也幻想自己的作品会受人喜欢,可惜发现我坚持不下来,而做到日更,又很累。一两周写一篇的话,又没人理我。所以慢慢就兴致索然了。
但它的氛围的确感染到我想写作赚钱,于是我又去给公众号投稿,也找过写作兼职。因为我不会写爆文,所以找的是写故事的公众号,又发现写故事的公众号总录一些蹭得上热点的,我又不会蹭热,就放弃了。
写作兼职呢,写的是广告文案,特别无聊。于是过稿三两篇又不写的。
就自己做公众号,受到朋友批判说
“你的推文为什么没图?”
我写的是故事,又不是推文!
不是推文你发公众号干嘛?
对哦。于是坚持了一个多月的公众号放弃。
至今已经很久没写过东西了,因为都没利可图。又开始胡思乱想,写作到底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其他?其他的话,为了什么?
我以前写作,并不是为了赚钱,因为我爸妈会给我钱,我是觉得写作好玩,首先满足了我的想象欲望,第二个满足我的虚荣心,有时候写出好句子会被表扬。这样看来,我不是那种不写会死的人。
后来赶上互联网,一直在qq空间发一些非主流说说,倒是有四五个同学关注,知道我算个文艺青年。
再后来就是现在了。
现在写作是为了什么呢,比较多的是寻找一些认同感,作家应该是很孤独,很脆弱和很敏感的。他不会撕破脸皮很人吵,他会把仇记下来,自己消化,然后写成文字,仇会升华成道理。
他能剔除世间的喜气和戾气,把纯粹的人和事写下来,至于读者看到了喜气和戾气,那是读者的在创作。
作家的心态去生活,是我保持写作的原因。如果我不写作,我不会把自己当成一个观察者,我就会深陷人情世故的泥潭,我会饱受成功与失败的跌宕起伏。如果好跌宕起伏还好,但我是一个很少成功的人,因此抱着作家的心态去生活,我更能接受现在的自己。
其实以上以及以下说的作家心态,都是我打着作家旗号为自己找借口的说法。特此说明,避免被骂。说避免被骂还是不会不被骂,但避免被梦想成为作家的人误会作家就是一个这样的东西,不是的同学,作家还是你想象中的那个形象,只是现在说的这个作家也好我满足的形象。
继续,作家的心态还帮助到我的是,稳固我的人格,人不断成长,人格还是不断转变的,小转变有,大转变也有。我小时候是个口无遮拦的乐天派,但被父亲管教多了,变的比较懦弱,安分守己。现在出来了,又觉得年轻人要好动些,还有好多建议我改的。我一点都不想改,
我猜作家是有个稳定的个性,才能写出缤纷多彩的人物和故事,他一定是看过这么多,都很少影响到自己的,才能这样冷静地写出故事来。他的稳定不是故步自封的,不听劝告地稳定,而是薄如蝉翼几近透明的体质,这样的体质,被风吹雨打,散了碎了,重组起来,还是以前的样子。也是这样的体质,进去到别人的世界,去感受别人的感受,体会别人的体会,才能有血有肉,而感受过了,退出来后,又当回自己。
我以为,写作者都应该有这两项,才好写。
我觉得简书也是一个抱着写作心态去经营的软件,一年前很多人在骂,一年后还是这么多人在骂。他却不见改,多任性啊,任性的就是作家啊。
因此我又回来写,这时候却舒心了很多,不如找爆文,随缘地投稿,也不看别人爱不爱看,只有我写就行了。
可能简书也是这样,还是接受这种那种的文章,连骂简书的文章,也推荐给大家看看。
我改,但我会按着你的法子改,也是不是为了你改,而是我想改才改。
这样看来,简书倒的确是一个适合写作的地方。
其次我在简书感受到的是,投稿,编辑,就瞬间拉进距离,我跟这些文人要做的事。正因它,我才敢去投稿,现在回来大概是想记一下写的东西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