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幻愛》這齣電影中,「我不介意」這句對白可謂是整個敘事的主軸,男女主角在故事中面對著在一段關係中應否接納對方的難處的抉擇,正如男主角的精神狀態是會令對方介意的因素,而女主角亦有自身的問題需要處理。然而,在電影中我們發現精神病只是在病理學中被冠名的一種症狀,即使是較少面對精神問題的「正常人」亦非完全「正常」,沒有病發的男主角反倒更「正常」。
事實上,精神病的診斷是非常近代的事情。有論者提出,幻覺在歷史中往往被詮釋為靈魂遭到干擾的症狀,正面的干擾就是得到神聖啟示(Divine Revelation),負面的干擾就是被邪靈攪擾。因此有自然神學的學者傾向將聖經中的個人神蹟經驗視為現代病理學中的幻覺,例如保羅在大馬士革路上遇見耶穌可能是一種幻覺。[1] 當然我們從其書信中有關這段經歷的描述可以充分相信這事的真實性,而敘事亦可能提供了進一步的人證和物證。但姑勿論保羅是在物理上看見和聽見耶穌,還是在精神上觸發疑似是真實的視覺和聽覺,其後他在信仰上的轉變都是完全真實的。正如電影其中對白所言:
幻覺係假嘅,但反映出嚟嘅慾望同恐懼都係真嘅。
在電影中,精神疾病被訴諸為從潛意識而來的虛假經驗,而這又可能與當事人過往的經驗有關。就精神分析學派而言,幻覺的出現似乎並非毫無意義的,幻覺可謂人類逃避感知世界(Perceptual World)的自我保護機制,特別是當人面對極大的痛苦時,幻覺似乎是一種慰藉。當然幻覺本身亦帶來許多副作用和負面影響,但在幻覺當中經歷的感受卻可以讓當事人暫時逃避其不能承受的痛苦。(這要視乎個別案例,不能一概而論。)
若然幻覺是人類自身潛意識的產物,就如夢一樣。筆者認為幻覺在人類精神機制中的存在並不一定是一種負面的狀態,亦不能排除上帝能夠借著人類的幻覺向人發出啟示。筆者當然不是指有幻覺的人無須求醫,亦非要透過信仰詮釋將幻覺屬靈化。但幻覺所帶來的感受(甚或乎宗教經驗)都是真實的,正如在電影中虛幻與真實經常含混,區分虛實並不是解決當事人問題的上策,了解其過往的經驗與背後的處境才是。在信仰經驗中亦同樣如是,經驗的形式並非最重要,但能夠為信仰帶來真實的改變才是最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