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联
原创: 夏元明 且斋闲谭 2017-04-18
早起读浠河文学社公众号上高德华先生的文章《文雅阁文人雅集》,很有意思。一帮文人,舞文弄墨,吟诗作画,乐在其中,真是羡慕之至!可惜未能躬逢其盛,遗憾。这里先预约一下,如果再有类似雅集,请高先生不要忘了我,我愿意凑一角。虽然我和高先生从未谋面。
高先生的文章使我想起一些关于对联的趣事来。
很小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放牛伢,锐甫大爹(即夏长林的祖父,其人虽不识字,但风趣儒雅,不让书生)就跟我们讲对对联的故事。说是有一对师徒,学生非常聪明,先生十分宠爱。先生的生活习惯,冬天的时候,天刚亮,学生就要送来烘炉。太阳出山,师娘的茶水须到。有一次学生送烘炉进来,先生要考考学生的才气,出对联让学生对:“天光学生火到。”学生眼睛都不眨一下,脱口对曰:“日出师娘水来。”对得非常工整,虽语涉猥亵,先生却不便生气,只能微笑着摇头。又有一次,夏天了,先生在堂屋里躺在睡椅上乘凉,清风徐来,好不惬意。正好学生从旁经过,先生又来了兴致,让学生对对联。先生出了上联:“堂前风扫扫。”学生一时对不出,正踌躇间,看到先生的小姨子在屋外择菜,灵机一动,说:“有了,窗外日移移。”又是绝对,气得先生起身就要啄学生的栗壳,学生一扭身跑了。这当然是民间故事,这样的民间故事还有好些,说明对联在民间文学中的地位,在中国老百姓生活中的影响。
浠水文人荟萃,不乏对联高手。比如状元陈沆,舅舅就给我讲过这么一个小故事。说是浠水有一帮读书人到黄州赶考,经过巴河一个叫马驿的地方,被一个放牛老汉挡住了去路,称自己有一副对联,对不出休想过去。书生们请出上联,上联是:“马驿堤前杨柳瘦。”书生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居然对不上来。正好陈沆来了,书生们于是请教,陈状元批评书生们:“你们是不是没读书?这还不好对?鹅湖山下稻粱肥呀。“书生们茅塞顿开,陈状元的对句出自唐代诗人王驾的《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非常常见,书生们竟然想不起来,于是对状元佩服得五体投地。
同样的故事。松山寺高氏家族唱社戏,搭了个戏台。戏台得有对联,一帮读书人在那里斟酌出联,但未有一联妥当。这种联说易非常易,谁都可以拟上一副,但要论贴切,却又非常之难。这正如宝玉在大观园题对额时批评父亲的清客们的:”像这样泛泛地拟去,就是百十副又有什么用?“所以贴切第一要紧。书生们拟不出来,正好高璧山先生来了。高璧山先生是清末秀才,何寨何大祠堂的人,书读得相当明白。众人见高先生来了,自然就请高先生动手。高先生也不推让,问了一下事情原委,提笔一挥:”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大家一看,立即呆了,服了。高先生用的也是现成的诗句,出自王维的《酬张少府》:”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简直太贴切了。不仅巧妙地将”松山“二字嵌进去,且描写的情景正是舞台!不由得众人不服,高手就是高手!
说到高手,还有一个故事,是周觉岚先生的。周觉岚先生是浠水地下党,其人有捷才。他虽是地下党,但也有些朋友在国民党里干事,朋友相见,一样嘲谑取笑。大家虽然政见不同,但都佩服周先生的文章才气。有一回,一个熟人的小南货店开张,周先生和他的一帮朋友都应邀前往。小店开张也需要对联,其他人都不拟,知道这是周先生的长项,让周先生拟。周先生毫不客气,坐于上席,问主人:”你们店卖么东西?“主人答:”总不是油盐烧酒,雨伞蓑衣。“周先生听后,不假思索,提笔就写:”问生意如何,打得开,收得拢;看世人到此,醒的少,醉的多。“写后掷笔,仰天而笑。众人知道他话里有话,喝酒都不忘他的革命宣传,厉害!但他写得贴切,一语双关,众人还是伸出了大拇指。
今天高先生的文章讲他们在文雅阁雅集的事,有诗有联。高先生即兴出了个上联:”文雅阁文人雅集。“但上联好出,下联难对,至今没有满意的。上海楹联学会的乐燎原先生对的是:”五丰村五谷丰登。“工整,但”五丰村“究竟生僻。高先生自己对的是:”民安楼民众安居。“也很好,但先生自己不满意。我思考了一下,也试着对了。我想到了我们浠水的名胜凤栖山,对的是:”凤栖山凤鸟欢歌。“严格说也不好,因为”栖“字没能重复,而且似乎很难重复。”雅“是形容词,”栖“是动词,对不上。但这事不能多想,多想头痛,聊博一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