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何立足本职岗位,践行牢记党的宗旨,提高服务意识,发挥为人民服务的作用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要认真学习党章党规,牢记党的宗旨。作为共产党员,参加过党校培训,经受过党的教育、培养、考验的,是面对鲜艳的党旗,举过拳头宣过誓的人。明确了“我是谁”后,我们就要思考“为了谁”的问题,“为人民服务”五个字简炼质朴却掷地有声,是中国共产党员毕生的事业。
要认真学习系列讲话,明晰为人民服务的发展历程。从1942年第一次提出“为人民服务”,到1945年“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被写入了党章,再到1985年提出“领导就是服务”,把执政党的领导作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密地联系起来。“党员干部一定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提高服务的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毕生践行的事业。
要立足本职岗位,牢固树立服务的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做合格党员。转变观念是第一要务,从“我要人事干事做什么”转变为“我能为人事干事服务什么”。“爱岗敬业,服务教师”不应该是一句口号,它应该有具体的体现形式。一是主动服务意识;二是创新服务意识;三是优质服务意识。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应该表现为在本职工作中,倡导“三种精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担当;提高创新服务意识,应该表现为实现“三个创新”:创新工作形式、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提高优质服务意识,应该表现为树立“三种观念”: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立足服务,增强能力;勇挑重担、乐于奉献。
要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党员干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其工作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效。高度重视加强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建设,以提高协调利益关系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为重点,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紧密结合实际选择谋发展、促和谐的路子,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人民群众可以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
要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是人民的服务者,因此,要提高党员干部的基层服务意识。要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要深入群众、了解民众所需所想,实实在在的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防止贪大求全、劳民伤财,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作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深入了解民意,维护公平正义,加强群众工作,引导广大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眼前碰到的困难,正确处理利益得失问题,从而不断增加和谐因素,不断减少不和谐因素。?
“为人民服务”是对每个共产党员和干部的最低要求,因为这是每个党员入党时的基本条件,也是每个干部的基本职责,也是最高要求,因为这是我们终身奋斗的目标。党员同志要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初心,立足本职工作,提高服务意识,为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