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这个季节的时候,一切都很糟糕,沉闷,烦躁,心有不甘郁郁寡欢,当然当时过境迁后的此刻我可以很理智的找出这些词语来阐述那些过去,仿佛与自己无关,仿佛从来没有身陷其中。我还记得春寒料峭中春色撩拨着心弦,湖边有着微微的阳光却依然寒冷刺骨,无心欣赏美景,也无意与他人点头寒暄,所以,每一件事都有成为过去的一天,最大的成就,大概就是可以熬到那一天,能让过去彻底成为过去。
早起的好处在于能看到这个城市最安静最温柔的时光,即将苏醒的慵懒,孕育着希望的曙光,夜归途中,习惯了某个电台的陪伴,一种习惯可以给人在这个城市中找到一处归宿,不盼归期无惧将来,每个黑夜来临的时刻,依然有那么多人形色匆匆,各自奔波于征程,很多时候,都会思考着一些俗事,人生的欲望终究是来源于本身还是外界的诱惑,我们所谓的努力不过是为了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有能力获得,有勇气拒绝,大多数人却在生活的当下,言不由衷,心存挂碍,违背了生命的本真。
似乎有一些人生阶段会莫名的充满戾气,过分的膨胀,过分的夸大,过分的把自己置身于无路可退的尴尬境地,其实难的是把自己缩小,其实每个人自出生起就已身处牢笼,伦理道德,人言舆论以至于良心底线都是束缚自己的枷锁,当我们不断不断把自己放大,愈发膨胀的欲望,无穷无尽的得到,让这个牢笼变得越来越拥挤,越来越缺少自己生存的空间,想要挣脱,最终只能两败俱伤。如何能在这个客观有限的生存空间得到更多的自由需要太多的智慧,慢慢忘记自己,欲望少了,身上的负累减轻了,心无旁骛身轻如燕便是一种极大的解脱,当自己越来越小,微如尘埃,竟然发现牢笼已经不是牢笼,它已经无法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我们可以随意从牢笼的栅栏里穿梭自如,相对的自由也就得到了,当然这个世上不存在绝对的忘我绝对的自由,世界依然有着自己的法则,想要获得更多的舒适感,绝不应该是推翻制度和打破法则,更合理的是寻找一种平衡,每个人的接纳度和承受能力都会指引自己去寻找一种方式,比如,把自己缩小到什么程度,比如是否心甘情愿接纳这些牢笼的存在。
一直在想,我们终其一生追求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归根结底就是尊严和自由吧,女人对于婚姻的向往,无非就是有一个有能力的男人,愿意倾其所有对她好,给予承诺和守候,当一个女人能感受到男人的好,她得到的一定是尊重,她也一定能在这段关系中获得自己承受范围内的自由,男人也一样,女人的仰望和依恋,以及对这段关系的笃定同样给予了男人所需要的尊严和自由,同样,所有的不幸,无非就是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威胁,于是奋起反抗抑或另谋出路,最终的结果终归是不欢而散。谁能保证这漫漫人生路我们永远不会改变,不改变自己,也终究会被生活改变,跟好友扯淡,是一个特别好的自我反省的时机,其实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但是这何尝不是一种可爱,人呐,哪有完美的,我们那么独特那么难能可贵,这何尝不是一种恩赐,不完美,才更真实吧,如果四季如春,便无法感知春光的可贵,就像丁老师所说,就让我们好好保持自己三分之二的真善美,好好善待充满烟火气的岁月,静静等待着时光留下来的痕迹,不骄不躁,不喜不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