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自传》的第三部分基本是富兰克林在事业有起色以后,慢慢开始从政为民的经历。
包括致力文化传播、投身社会福利、热心公益事业、参与对法战争、英伦之行。
基本都是富兰克林在政坛和学术研究方面的成就、感悟和收获。
第三篇章通篇读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
老富兰克林啊,你可真是上帝偏爱的人儿。
上帝将福祉赐予你、而你克勤克俭的遵从了上帝的旨意,度过了让世人景仰的一生。
温和、谦逊又能干的人,谁不喜欢呢?
总能想出好提议、新点子,又有好笔杆子,谁不爱戴呢?
第三篇章里,特别让我受教的是富兰克林初入政界时,和一位新译员化干戈为玉帛的事例。
有位新议员很反对富兰克林继任州议会秘书,富兰克林想和他交好,但没有卑躬屈膝而是采用了向这位议员借一本稀有的珍本图书。
还书时富兰克林在便条里热烈的表达了感谢,一下拉近了和这位议员的关系并成了知己。
多妙的招啊!
30岁的富兰克林是怎么想到这一招的呢?
因为他记得一句格言是这样说的:
假如一个人帮了你一次忙,那么以后他会比受过你恩惠的人更乐意帮助你。
这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因为惯性,人们用过哪种相处方式接下来还习惯用哪种方式呢?
推演到养育孩子上:
那些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整个社会都看到了,长大后更容易变成“啃老族”。
推演到培养孩子读书习惯这个具体的小点上:
从小爱读书的孩子,长大后基本不会差。
所以啊,我们家长如果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富兰克林”式的人物,不妨从小给孩子树立起读书的榜样、营造出读书的氛围哦。